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出海热潮!中国储能企业凭这些优势,在全球市场频频落子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9-27 08:42:01
分享

近年来,全球能源转型加速,储能作为关键支撑,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在此背景下,中国储能企业凭借完善的产业链、过硬的技术实力,开启了海外市场开拓的 “加速跑”,近期更是频频签约合作,成为全球储能赛道上的亮眼 “中国力量”。那么,中国储能企业出海的大方向究竟是什么?今天就带大家一探究竟。​

一、“间接 + 抱团” 双路径,快速打通海外渠道​

在海外市场拓展中,中国储能企业深谙 “借力” 之道,一方面采用 “间接出海” 模式,为下游整机与系统客户提供关键材料和核心器件,借助头部客户成熟的渠道、品牌影响力以及完善的服务网络,快速敲开海外市场大门,降低独自开拓的成本与风险;另一方面,依托国内完备的储能产业生态,与上下游企业 “抱团出海”,形成强大合力。​

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华为、南方电网等 22 家新型储能生态链企业曾集中签约,将规划、设计、设备供应、系统集成,再到并网运维、金融保险等一整套能力打包输出。这种 “抱团” 模式不仅能整合各方优势资源,还能为海外客户提供更全面、高效的解决方案,大幅提升中国储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二、聚焦技术创新,适配海外本地化需求​

技术是企业立足国际市场的核心底气。中国储能企业始终将技术研发放在重要位置,并且精准聚焦不同海外市场的特性,对产品进行本地化适配,力求满足当地多样化需求。​

在 2025 年 9 月的拉斯维加斯 RE + 展会上,蜂巢能源的 “全域短刀储能解决方案” 一经亮相便引发关注。该方案以 “短刀电芯 + 叠片技术” 为核心架构,针对北美市场独特的电网特性、复杂的气候条件以及当地的运维习惯进行了专项优化。优化后的方案不仅显著提升了电芯安全基线和热管理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全生命周期成本,完美契合北美客户对储能产品安全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的多重需求,成为中国储能技术适配海外市场的典型案例。​

三、深化海外战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赢​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战略合作才能走得更远。中国储能企业积极与海外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在项目开发、投融资、建设及运营等多个环节携手,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开拓全球储能市场。​

2025 年 9 月 16 日,联盛新能源与融和元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约定共同拓展海内外储能业务。其中,联盛新能源拥有丰富的海外投建资源、成熟的运维网络以及完善的售后体系,而融和元储则具备全球化的项目经验和强大的设备供应实力。二者强强联合,将为国际客户提供从项目投建到后期运维的一站式储能解决方案,既发挥了各自的优势,又为客户创造了更大价值,实现了多方共赢。​

四、布局新兴市场,拓宽全球业务版图​

在巩固欧美等传统市场需求的同时,中国储能企业也敏锐地察觉到新兴市场的潜力,积极拓展澳洲、中东等地区,不断拓宽全球业务版图。​

数据显示,2025 年 1-8 月,澳洲和中东市场为中国储能企业贡献了超四成的海外订单,成为重要的增长极。以海辰储能为例,2025 年 8 月,其成功拿下中东市场标杆级大单,与沙特电力公司等合作建设两座大型储能项目,总规模达 1GW/4GWh。不仅如此,海辰储能在欧洲、美国、澳洲等市场也收获颇丰,与多个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展现出中国储能企业在全球市场多点开花的良好态势。​

五、深耕全生命周期管理,挖掘增值服务潜力​

如今,中国储能企业的海外布局已不再局限于项目建设和设备销售,而是更加注重储能电站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积极探索增值服务,力求提升项目长期价值。​

在联盛新能源与融和元储的合作中,就涵盖了储能项目从建设到运维的全流程服务,通过实时监控、故障响应与预防性维护等措施,确保储能电站长期稳定运行。此外,双方还计划共同探索虚拟电厂、电力交易等增值服务,进一步挖掘储能的多元化收益潜力,为海外客户带来更长远的价值回报。​

从 “间接出海” 到 “抱团作战”,从技术适配到深度合作,中国储能企业正以多元化的策略和强大的实力,在全球储能市场中稳步前行。未来,随着全球能源转型的不断深入,中国储能企业有望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多光彩,为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 “中国方案”!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27/50009477.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