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张晓斌:山东工商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蓝海

来源:碳索储能 发布时间:2025-09-04 14:30:34
分享

随着136号文与394号文的出台,电力市场化改革进程显著加速,储能产业再次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工商储也正处于变革与发展的关键转折点。

但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山东省太阳能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张晓斌认为,对于大多数市场主体而言,"代理购电""零售购电"等专业名词仍显陌生,电力交易中心的数据解读更成了专业门槛。特别是在工商业储能领域,山东省作为潜力市场备受关注,却也面临着认知不足、政策波动、经济支撑等多重挑战。

认知制约发展

张晓斌认为,当前市场对电力知识的匮乏已成为制约储能发展的首要障碍。

与江浙沪等先行地区相比,山东省在分布式光伏与工商储结合领域的专业知识储备明显不足。这种认知鸿沟导致众多企业陷入"知道储能重要,却不知如何着手"的困境。专业术语的理解障碍和数据分析能力的缺失,使得市场主体难以准确把握行业脉搏。

更为关键的是,储能产业对政策和电价的高度敏感性。以江苏为例,单一政策调整就引发市场剧烈波动。这种前车之鉴使得投资者对山东市场保持谨慎态度,普遍认为虽然储能前景可期,但风险系数较高。

企业保持观望态度,实则折射出对山东储能市场的双重认知困境,一方面反映出投资者对该区域发展潜力的持续关注,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市场主体对当地产业特性和政策环境的理解尚不充分。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恰恰揭示了当前市场认知与实际情况之间的信息鸿沟。

投资者既不愿错过山东这一潜力市场,又因缺乏对区域特色的精准把握而难以果断决策。

经济瓶颈待突破

其实深入分析可见,山东省以中小型民营制造业为主的市场特征,决定了单纯依靠政策利好和模式创新尚不足以激活市场。

即便在峰谷价差已达0.95元、政策持续向好的背景下,市场活跃度仍显不足。张晓斌认为,储能+售电、光伏+储能+售电等复合模式虽被验证为可行方案,但能够匹配这些模式的优质企业在山东市场仍属稀缺资源。

其实山东省的经济现状呈现出明显的"中间断层"现象,化工、印染等高耗能企业虽能支撑储能需求,却已被五大售电公司签约完毕,而年负荷规模在100300万度电且尖峰符合用电的活跃经济体数量有限。

值得注意的是,山东省夜间作业企业需求旺盛这一特点,本应成为工商储发展的优势,但实际经济结构却难以提供足够支撑。这种结构性矛盾并非山东独有,而是整个北方地区面临的共性问题。

红利与差异并存

山东省在行政效率方面始终展现明显的优势。

与江浙地区相比,山东的储能备案流程更为高效,显著降低了投资成本。地方政府对工商储的支持力度从光伏备案项目的简化程度可见一斑。从政策导向到电价机制,可以看出山东省推动储能产业提速发展的决心。

张晓斌认为,当前山东省发改委再次强调扩大峰谷价差,高峰电价已达1.25元,而深谷时段电价更探至-0.1元的历史低位。除现行1月、2月和12月设置的"两峰"电价时段外,未来不排除新增第三个峰谷时段的政策预期正在形成。

然而,区域差异仍是不可忽视的挑战。山东地域广阔,各地政策执行标准不一,这种碎片化现象令不少投资者望而却步。但从长远看,随着山东光伏装机量持续增长,自发自用模式逐渐成熟后,储能需求将自然显现。当前0.95元的峰谷价差已接近经济性临界点,若如预期增设尖峰时段,市场或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当下众多企业的观望态度,恰恰也反映了山东市场的潜在价值。

总的来说,山东工商储市场已经站在机遇与挑战的十字路口,投资者需要认识到,在储能领域,把握政策窗口期往往比追求完美条件更为重要。随着认知短板的补齐和商业模式的成熟,山东有望从当前的"潜力市场"蜕变为北方储能发展的标杆区域。在这个转型过程中,哪些企业能够提前布局、深入理解地方特色,将会有可能获得超额回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4/50007778.html

责任编辑:韩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