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何以山东?何以新能安?写在山东工商储爆发前夜!

来源:新能安储能 发布时间:2025-07-22 11:37:39
分享

作为分布式光伏装机大省,山东迅猛发展的屋顶光伏正面临着本地用电负荷的“显著时间错配”:午间光伏发电高峰常遇工业用电低谷,而傍晚用电高峰时光伏出力却大幅下降。这种“丰发缺用、需盛光衰”的结构性矛盾,不仅造成清洁能源浪费,也直接导致山东虽光伏装机量领跑全国,却仍需年外购电力超过1500亿度,凸显了新能源消纳能力的瓶颈。


在巨大的消纳瓶颈下,山东新能源发展正经历一场由政策与市场共振驱动的深刻变革。136号文推动新能源“全电量入市”,叠加山东对新增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自发自用比例≥50%的硬性要求,正在重塑行业的底层逻辑。这两股力量相互交织,共同指向一个核心结论:在山东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进程中,储能已从“配套选项”跃升为“生存刚需”。

政策东风:吹响工商储爆发的号角

如果说供需矛盾是储能发展的内在驱动力,那么2025年山东推出的“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则如同精准投下的催化剂,彻底激活了工商业储能的经济引擎。该政策将一天精细划分为深谷、低谷、平段、高峰、尖峰五个时段。尤为关键的是,全年明确有3个月具备“两充两放”的黄金操作窗口。


其核心价值远非简单的时段调整,而在于创造了更优的套利空间。当前山东工商业电价峰谷价差已跃居全国第一梯队,更重要的是,这“三个月”仅是一个起点。随着电力系统调节需求日益迫切和市场改革深化,具备“两充两放”条件的月份必然逐步增加,为储能创造更长的收益黄金期。叠加国家层面力推的“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储能已不再是电网的负担或企业的单纯成本项,而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资产和参与电力市场的重要主体。政策的天平,已明确向储能倾斜。

收益跃升:

“五段式“分时电价下逐步成熟的商业模式

“五段式”分时电价的出现,让众多投资商和业主看到了山东工商储市场爆发的装机动力。无论是业主自投还是EMC(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财务模型给出的答案已从“不可能”转向了“值得投、必须投”。

峰谷套利保障基础收益:每年三个月的两充两放叠加一充一放的模式,山东领跑全国的0.9692元/kWh的峰谷价差。从财务模型测算的结果来看,如果采用业主自投模式,基本上可以将回收周期控制在4.3年左右,如果叠加上“长循环、低衰减”的储能设备,回收周期还可以进一步缩短,这个数据足以打动大量的高耗能企业业主装机;而采用EMC模式,采用9:1分成的方案,1MWh的储能电站,仅峰谷套利的收益,业主首年分成可以达到2.28万元,15年总分成可达到30万元。

需量管理“锦上添花”:储能系统在高峰时段放电,不仅能赚取电价差,还能有效降低企业的最高用电功率,从而大幅减少企业需量电费支出。这是独立于峰谷套利的另一块可观收益。结合需量控制,部分高能耗、负荷集中的项目,回收周期可进一步压缩至4年以内。对企业主而言,这意味着前四年节省的电费覆盖了投资成本,之后十余年近乎“免费用电”,形成强大的财务吸引力。

模式创新:“售电+储能”开辟新蓝海

作为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排头兵、电力市场先行者及分布式光伏装机第一大省,山东在“136号文”发布和电力市场加速成熟的背景下,电源侧“光伏+储能”如火如荼,用户侧“售电+储能”模式也日趋成熟。省内各大发电集团、售电公司敏锐捕捉机遇,纷纷推出“深度融合储能的售电套餐”,标志着工商业储能的商业模式正从单纯的“设备销售”向“综合能源服务”跃迁。

在市场早期阶段,我们都知道售电业务主要是赚取批发价与零售价之间的差价,毛利常常以厘来计算,伴随着电力市场的深度推进以及储能的快速发展,单纯的售电赚利差已不足以适应市场的发展。

在早期市场,售电业务主要依赖批发与零售价差,毛利常以厘计算。伴随电力市场深化推进和储能快速发展,单纯售电模式已难适应市场。

“售电+储能”的获利模式价值凸显:通过充分利用电力现货及峰谷特性,结合表后峰谷价差套利收益与表前批发购电成本优化,实现“1+1>2”的协同效应。这使售电公司能为配套储能的用户提供更具竞争力的电价或更灵活的结算方式,“峰谷套利+售电优惠”形成合力,真正将电力改革红利传导至用户侧。

以某1MWh工商储项目为例:通过聚合运营用户侧储能,结合零售峰谷价差和批发侧现货价格波动,在保障用户表后收益不变的基础上,优化售电套餐并调整储能充放电策略,有效降低售电公司批发市场购电成本(表前批发购电成本降低约2000元),使“售电+储能”业务整体收益提高5%以上。可见,“售电+储能”模式潜力巨大。

投资窗口:抢占资源,做时间的朋友

站在2025年关键节点回望,山东工商业储能市场的爆发已非“是否”的问题,而是“何时”与“如何”的问题。政策、技术、商业模式三重拐点交汇,形成强大推动力。对新能源投资商、能源服务企业而言,当下的核心策略在于“抢占资源窗口期”:

锁定优质负荷:拥有稳定、高能耗、负荷曲线具备良好峰谷特性的工商业用户,是储能项目经济性的基石。谁能率先与这些用户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锁定项目资源,谁就掌握了未来的主动权。

聚合调节能力:未来的能源竞争,不仅是“谁有电”,更是“谁能在需要的时候提供或消纳电力”。通过自建、合作或虚拟电厂(VPP)模式,大规模聚集优质的、可调节的负荷资源(储能是其核心载体),将成为在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获取超额收益的核心竞争力。这本质上是构建“源-网-荷-储”的自循环价值体系。

布局长效技术:选择高循环寿命、高安全可靠性的储能系统,是确保全生命周期收益、缩短回收周期的关键。投资决策不能仅看初始成本,更要关注度电成本(LCOS)和长期价值。

深耕区域市场:山东各地市政策细则、产业特点、电价结构存在差异。深入理解本地市场,建立本地化团队和服务网络,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是赢得市场的关键。

巨人的转身与新局的开启

山东,这个光伏装机巨人,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能源系统升级。巨额外购电量既是挑战的写照,更是机遇的召唤。

分布式光伏的领先基础,为储能提供了天然舞台;“五段式”电价等精准政策(其设计精准对应了光伏出力特性),为储能注入了强劲经济动力;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日益完善的生态,则铺就了规模化应用的道路。

山东工商储的大幕,已然拉开。这不再是一场技术概念的试验,而是一场围绕经济性、围绕能源系统未来形态的深刻变革。对于敏锐的投资者和先行者而言,此刻正是躬身入局、抢占先机、与时间做朋友的时刻。

当储能成为连接“发”与“用”的关键桥梁,山东的能源转型图景将更加完整,而提前布局者,也将收获这场绿色变革带来的丰厚回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22/50004450.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