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磷酸铁锂等电池原材料、PCS等关键部件之后,储能的又一核心材料——电解液也迎来了猛涨。
11月,锂电池电解液中的核心添加剂VC(碳酸亚乙烯酯)报价7.75万元/吨,较9月上涨60%以上。在全球储能装机高速发展背景下,电解液全面迎来景气周期。
全球建储能,产业链全线飙红
储能增长像坐上了火箭。截至2025年9月底,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1亿千瓦,较“十三五”末增长超30倍,装机规模位列世界第一。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32GWh,新增海外订单163GWh。
高速增长下,出货速度和交货周期赛跑,材料供应成了重中之重。无论是电池正负极材料,还是隔离膜、电解液,都获得了较大增长。
从刚刚发布的上市企业三季报来看,翔丰华主营锂电池负极材料,2025年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43亿元,同比增长31.08%;归母净利润2289.34万元,同比增长26.01%。全球电解液溶剂龙头石大胜华反转显著,预计三季度归母净利润环比增幅32.87%~126.40%。固态电池材料方面,主营固态电池电解质装备的楚江新材,三季度净利润同比暴涨2057.62%~2242.56%。
至于电解液添加剂,在此轮上涨前,VC价格已经在5万元/吨左右徘徊了2年。据行业调查数据,因为技术、环保等门槛较高,其产能相对稳定。所以在储能出货量激增、供不应求的情况下,VC价格增长较为明显。从9月开始,月涨幅接近30%。
电解液头部企业已经“应声而动”。行业龙头之一的江西富祥表示,计划通过技改等措施将VC年产能从目前的8000吨增加至1万吨,并视市场需求,逐渐释放更大产能,达到2万吨/年。永太科技也发布公告,公司针对锂电添加剂的产能已经通过专家评审,年产能将增至1万吨。
据行业机构预测,到2026年,我国电解液产能将扩张20%左右。
储能缺材料,会成常态吗?
在材料生产环节,从规划到产能落地,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周期。如电解液添加剂,设备调试周期超过10个月。至于矿产类的正负极材料,还要涉及开采等周期,更加跟不上终端的需求速度。
目前,有些材料涨价幅度已经超过50%,但储能电芯或系统的价格,不仅没有跟着上涨,甚至在下降。据碳索储能网统计,10月的储能中标项目中,EPC项目均价0.916元/Wh,较上月的1.003元/Wh继续下降;储能系统均价为0.585元/Wh,整体仍处于低位区间(点击获取每月招中标详细数据)。
一个原因在于“大厂效应”,采购方凭借长协订单,采购价不随原料价格调整。头部供应商比如宁德时代、海博思创等,则早早构建了产业生态链和朋友圈,与上游的材料供应企业签订了长期合作订单,将采购价控制在可控范围。
另一个原因在于储能处于行业发展特定阶段。虽然已经转向了“价值导向”,但行业整体处于过渡期,依然有“卷价格”的情况发生。
上游的涨价和下游的竞争让中小集成商们苦不堪言。那么材料荒与涨价潮还会继续吗?
短期来看,一定。国家能源局规划,到2027年,装机规模将达1.8亿千瓦,相当于目前的2倍。海外市场更为乐观,InfoLink Consulting预测,2026年全球储能系统出货或达到600GWh。
世界储能相关支持政策

当然,随着产能的逐渐释放,2至3年后,材料供应速度跟上了,由其导致的成本压力也将逐渐解除。但是,储能市场风起云涌,3年时间,就可能沧海桑田。
如何破局材料荒?
对于储能企业来讲,要保单,要保供,更要保利。面对材料荒和大涨价,必须立刻做出行动。
一、锁定供应链
签订长期战略协议,不仅锁定核心材料采购量与价格,还可联合上游企业共建产能,缩短材料交付周期。
拓展多元化供应渠道,避免单一材料依赖单一供应商,同时布局国内外双供应体系,分散地缘与产能风险。
参与上游资源布局,通过参股、合资等方式切入矿产开采、材料生产环节,从源头掌控材料供应主动权。
二、降本增效
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技术改良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单位产品的材料消耗,间接降低对稀缺材料的依赖。
推进精益管理,压缩生产、库存、物流等各环节的冗余成本,抵消部分材料涨价带来的利润侵蚀。
强化库存动态管理,基于项目订单精准预判材料需求,合理储备核心材料,同时避免库存积压占用资金。
三、技术创新
研发低成本材料替代方案,例如寻找性能相近、供应更充足的替代材料,或优化配方减少高价稀缺材料的用量。
聚焦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储能技术研发,通过产品性能升级提升附加值,摆脱“低价内卷” 的被动局面。
布局回收利用技术,建立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的梯次利用与材料回收体系,形成资源循环闭环,缓解原生材料供应压力。
四、产业链联动
与下游客户协商灵活定价机制,将部分材料成本波动合理传导至终端,打破“材料涨价、产品降价” 的倒挂困境。
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共建技术标准与产能规划机制,提前预判材料供需缺口,引导产能有序扩张,避免盲目跟风导致的产能过剩或短缺的问题。
加入行业协会或产业联盟,抱团争取政策支持,例如推动关键材料产能补贴、资源开采审批简化等,改善行业整体供应环境。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125/5001334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