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浪潮席卷全球、数据中心能耗不断飙升的当下,一则来自美国的消息再次印证:储能,正成为数字经济的隐形基石。
位于俄亥俄州的Star Charge Americas宣布,与新泽西州的基础设施开发商Beneficial Holdings, Inc.签署一项主服务协议(MSA),将在美国和波多黎各建设总规模超过32.24GWh、总合同价值32亿美元的电池储能项目。

在新泽西州签署主服务协议
图源丨Star Charge Americas
Beneficial Holdings 是一家从事基础设施开发的公司,业务范围包括独立电池储能和电力土地项目,总部位于新泽西州纽瓦克。
星星充电(Star Charge)是电池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和微电网解决方案领域的全球领导者。Star Charge Americas(星星充电美国公司)在美国的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弗里蒙特市,并在俄亥俄州哥伦布市设有制造工厂。
这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不仅是储能史上的“大项目”,更是数据中心能源结构的“拐点信号”。
01 32GWh,
不只是数字游戏
在全球范围内,32GWh意味着什么?
这相当于超过100个中型光储项目的总规模,或可支撑约300个大型数据中心的独立运行需求。
而这一次,星星充电的目标并非单纯追求装机量,而是要在美国关键地区缓解电网拥堵、为数据中心提供“即插即用”的电力保障。
这正是储能行业从“辅助能源”走向“核心基建”的分水岭。
“这项交易的影响远远不止数字那么简单。它标志着美国储能行业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尤其是在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中心需求方面”Star Charge Americas首席开发官Andreas Fornwald表示
没错——它意味着,美国储能市场正迎来一个以数据中心为牵引的新周期。
02 为什么数据中心
成了“储能催化剂”?
AI算力、云计算、视频流媒体——这些“看不见的流量”,背后都是“看得见的电表”。
如今,一个大型数据中心的年耗电量可达20万户家庭的水平。更关键的是,数据中心选址往往集中在电网容量紧张的区域——如弗吉尼亚北部、德州、加州湾区。
结果就是:电网等不及、项目批不下、电力交付慢。
这正是星星充电抓住的机会。
在传统电网升级动辄需要数年周期的情况下,现场部署电池储能系统(BESS),成为数据中心“快速并网”的关键方案。
这些储能系统不仅能在峰时削峰、谷时充电,还能在突发停电时“秒级切换”——这对追求99.999%供电稳定性的数据中心来说,价值不止在能源,更在时间。
03 美国储能格局:
从“电网支撑”到“算力支撑”
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预测,未来五年,美国将新增近67吉瓦/287吉瓦时的公用事业级储能项目——总量是2024年累计的三倍。
但在这一巨浪中,星星充电的项目之所以引人注目,在于其战略路径的“双重定位”:
1. 电网缓解者:通过分布式储能减少输电拥堵;
2. 算力加速器:为数据中心提供灵活、低碳、可靠的本地能源支撑。
而与Beneficial Holdings的合作,则让星星充电在美国的地位进一步稳固。双方不仅能共享基础设施与土地资源,还能在政策上利用非外国实体(FEOC)合作结构,以最大化投资税收抵免(ITC)——这是美国储能项目经济性的重要支点。
04 Star Charge的野心:
不仅是“电池制造商”
很多人以为星星充电只是做充电桩或储能柜的。事实上,这家公司正在构建一个覆盖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电、微电网解决方案的完整能源生态。
它在俄亥俄州哥伦布拥有制造基地,在加州弗里蒙特设立总部——产业链深度本地化,使其成为少数能完全符合美国《通胀削减法案》(IRA)要求的储能供应商之一。
Fornwald表示:“我们的目标是构建高韧性的能源未来。”而这个“未来”,正在从工厂和数据中心的电力接口上,悄然展开。
05 储能的下一站,
就是“算力电池”
从特斯拉的超级工厂,到亚马逊的可再生能源基地,再到星星充电的32GWh项目,我们正在见证一个趋势:储能,正在从辅助电力设施,转变为数字基础设施的底层逻辑。
AI、云计算、区块链,这些新兴产业对电力的需求,已经不再是“有电即可”,而是“要有弹性、有响应、有智能”。
这正是储能的使命。
可以说,星星充电这笔交易,不仅是资本的胜利,更是技术与时代逻辑的耦合:
储能,正成为AI时代的“电池主角”;
数据中心,正在变成储能行业的新引擎。
总结
当能源转型遇上算力革命,谁能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谁就能定义下一个十年的能源秩序。
星星充电押注储能+数据中心赛道,或许正站在了全球能源创新的“临界点”。
毕竟,在未来的电力系统中,每一度电的流向,都是算力与能源的共同选择。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118/500128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