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起,全球首个限制AI用电的专门立法——《能源法规修正案》,将于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BC)省执行。
该法律规定,BC Hydro(加拿大公用事业公司)将限制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用电。2026年1月起,BC Hydro将针对AI和数据中心用电启动竞价服务,为其提供的电力上限为每两年400MWh。
超147亿美元市场受冲击
加拿大数据中心产业处于高速扩张期,据行业预测,2024年,其数据中心即服务(DCaaS)市场规模为52.98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47.34亿美元。
微软在加拿大的云基础设施位于BC省温哥华市,这里坐拥多条国际海底光缆登陆点,是北美通往亚太地区的网络枢纽。微软数据中心建设之初,配套建设了能源管理系统,以配适当地的水电资源优势。
按超大规模数据中心标准测算,微软数据中心年用电量达50-80万兆瓦时。据微软官网消息,该中心正在推进二期扩建,不知是否会受《能源法规修正案》影响。
谷歌则在BC省布局了首个聚焦AI算力的专用数据中心,主要服务北美西海岸的大模型训练需求。
参考谷歌全球数据中心能耗水平(2024年总用电量3080万兆瓦时),该中心若满负荷运行,年用电量预计超100万兆瓦时。
此外,加拿大本土头部数据中心运营商Cologix和BC省本土主导的电信企业Telus,均在BC省布局了多处数据中心,预计年耗电量接近200MWh。《能源法规修正案》规定的两年400MWh的配额,仅能满足1-2座超大规模数据中心的需求。
新趋势:数据中心电力管控
BC省的立法并非个例,实际上,针对数据中心和AI,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出台了电力约束政策:
美国:面对数据中心激增的电力需求,美国联邦能源监管委员会(FERC)于2024年修订电网规则,要求新泽西、弗吉尼亚等数据中心密集地区,在电网负荷峰值时执行“自愿断电协议”,违者将面临高额罚款。
中国:《“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明确,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绿色电力消费比例需不低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平均水平(约45%),而京津冀、长三角等国家枢纽节点的新建数据中心,绿电消费比例需超80%。
欧盟:2025年起实施《数据中心可持续性指令》,要求新建数据中心PUE(电源使用效率)需低于1.3,可再生能源占比不低于60%,否则将被限制接入公共电网。
“新能源+储能”市场要爆?
数据中心成为新晋“电老虎”,是各地限电政策出台的直接原因。
过去十年,谷歌数据中心用电量增长了7倍。一个典型的AI数据中心的用电量相当于10万个家庭的用电量,算力规模的增长进一步增加了瞬时负荷,英伟达最新芯片功耗达130kW,同比增长40%,对城市电网提出严峻考验。
同时,数据中心面对的挑战,不仅仅是“限电”那么简单。服务器集群24小时不间断运行,一旦电压波动超过5%,就可能造成数据丢失。在金融、医疗等核心领域,数据中心停电,造成的损失将以百万美元计。因此,电网可靠性的要求非常高。
无论是“内忧”还是“外患”,数据中心寻求构建绿色、稳定的电力系统,已经成为刚需,而且迫在眉睫。
龙头下场:宁德时代、特斯拉同期再次发声
在刚刚发布的2025年三季报中,宁德时代与特斯拉不约而同,强调数据中心储能赛道的发展前景。
宁德时代表示,数据中心带来可观储能电池需求,数据中心储能被寄予“下一增长曲线”厚望。这不是宁德首次针对数据中心储能发声。
今年2月,宁德时代递交的港股IPO招股书中,数据中心储能曾被单独列出,据宁德时代预测,数据中心储能出货量将达到76.3%的复合年增长率,到2030年,增长至300GWh,对应1500亿元设备市场。
相对应的,宁德在大容量电芯、高功率产品方面均有储备,并成立了AIDC事业部。今年1月,宁德时代成功斩获阿联酋RTC19GWh数据中心储能项目,主要供货产品为6.25MWh天恒储能系统。该项目已于近日开工建设。
特斯拉在三季报中表示:看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带来的能源产品需求增长。今年9月,特斯拉发布新一代工业储能产品Megablock,这是一款预先设计的中压成套设备,包含四台Megapack3储能系统。按计划,Megapack3将于2026年在休斯顿超级工厂启动量产,年产能最高可达50GWh。
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超大规模企业与公用事业公司已认识到Megapack产品的优势——它能提升供电可靠性,同时缓解电网压力,并为数据中心提供稳定的供电。
市场蓝海引领技术变革
当前,全球数据中心绿色转型已见成效。如谷歌蒙特利尔数据中心,部署了20MWh飞轮储能系统,结合当地水电资源,实现98%的供电可靠性,飞轮储能将停电响应时间缩短至2毫秒。而在亚马逊俄勒冈州数据中心,采用100MWh锂电池储能+光伏阵列,不仅满足自身15%的电力需求,还能通过需求响应机制向电网售电获利。

这些案例背后,数据中心储能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满足数据中心高标准电网需求,技术路线多元化趋势明显,铅碳电池、高压锂电池等新型技术加速落地;二是场景实现深度融合,储能系统从单纯备用电源升级为“削峰填谷 + 电力交易 + 安全保障” 综合体;三是地域不断扩张,除了中美欧,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也逐渐兴起。
据碳索储能网了解,目前,加拿大新型储能装机不足1GWh,仅数据中心“新能源+储能”的算力转型一项需求,就可能带来10GWh的新型储能装机增长,值得广大从业者关注。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029/500113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