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当升科技精准卡位新型全固态富锂锰基正极与硫化物电解质

来源:电池中国 发布时间:2025-10-09 14:19:26
分享

随着新能源行业蓬勃发展,锂电池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消费者对于锂电池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要求日益增加。固态电池因其兼具高安全性与高能量密度,成为锂电行业公认的下一代电池技术发展方向。

2025年9月,国家能源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能源装备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研制“长寿命、宽温域、低衰减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关键装备”,固态电池行业迎来密集政策利好。全球锂电池龙头宁德时代宣布预计其固态电池2027年将实现小规模量产,2030年有望实现规模化应用;比亚迪在中国全固态电池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上透露,比亚迪将在2027年左右启动全固态电池批量示范装车应用,2030年后实现大规模上车。固态锂电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技术进步与商业应用进程大大加快。

当升科技作为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早在2016年就着手相关技术研发工作,而且技术路线布局全面,半固态、全固态均有涉及,硫化物、氧化物、卤化物等不同技术路线全方位涵盖。公司凭借其技术优势、渠道优势、资金优势,在全固态领域,其“超高容量富锂正极、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专用界面层”等多个材料体系,均已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并进入产业化应用阶段。

富锂锰基实现十吨级出货,超高容量全固态富锂锰基正极已完成头部客户导入

2025年9月,全球锂电正极材料龙头企业当升科技对外宣布,其通过持续技术迭代,系统解决了超高容量富锂锰基材料的关键技术问题,成功开发出适配超高能量密度全固态电池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据了解,当升科技富锂锰基材料主打“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通过精准两相含量及组分调控、表界面协同修饰改性等技术创新,其富锂锰基材料放电比容量在全固态电池测试中可以达到280-305mAh/g,同时具有高压实密度、高比容量、长循环寿命以及和固态电解质良好的匹配兼容性,相关性能指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当升科技富锂锰基材料产品已经走出实验室,在行业内率先开始了商业化应用,其富锂锰基材料客户覆盖中韩欧美等全球头部锂电企业和车企,产品性能得到客户一致高度评价,已实现十吨级出货,并进入稳步放量阶段。此外,为了匹配更高电压富锂锰基材料,当升科技研制开发了低成本、高电压窗口的卤化物电解质,现在正在稳定制备过程中,未来可大规模应用于全固态富锂锰基固态电池之中。

新型氯碘复合硫化物电解质,直击行业痛点,助推全固态产业化进程

作为影响固态电池性能的关键材料,固态电解质已成为固态电池领域的研究重点。由于固态电解质本身具有材料属性,在材料领域拥有雄厚技术研发实力与产业化应用经验的当升科技,研究开发固态电解质有着天然的优势。针对固态锂电池固固界面问题,当升科技成功开发出高离子电导率、微纳米粒径可控调节、对湿度相对稳定的硫化物电解质、具有良好界面浸润性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当升科技在行业内首创开发的“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可用于全固态电池,有效降低了固态锂电实现高离子电导率所需的固固界面压力,为降低固态锂电池制造难度与成本,实现固态锂电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技术方案,相关电解质产品已在头部客户进入批量验证阶段。

同时,当升科技为保障规模化生产硫化物电解质,通过与供应链企业合作开发专用设备、搭建半自动化试验线,在关键工序局部构建惰性气氛环境,降低投资成本。为保障关键原材料硫化锂的品质与稳定供应,公司配套开发了硫化锂提纯等关键技术,即保证了产品高纯度,又降低了硫化锂制备技术与生产成本。公司开发的新型氯碘复合硫化物固态电解质和对水稳定的硫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可有效提升离子电导率、改善结构稳定性以及与正负极材料的界面接触,同时将固态电池使用外压降低至5MPa左右,有效解决现阶段全固态电池应用过程中的痛点问题。

“正极材料+界面层+电解质”组合,提供全固态电池材料应用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当升科技在全固态电池材料领域的技术布局、材料体系布局是全方位的。为真正解决相关材料在固态电池产业化应用中面临的难题,最大程度发挥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性能优势,当升科技研究开发出在正极材料和固态电解质之间专用的全固态电池材料界面层,该界面层能够稳定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的结构,有效降低界面阻抗,抑制正极材料和电解质之间的副反应,同时提供较好的离子传输通道,使得锂离子在固固界面间能够更顺畅地传输,从而大幅提升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和循环稳定性。因此,当升科技推出的“正极材料+界面层+电解质”组合方案,得到了下游广大客户的认可,并加快了其全固态用正极材料、固态电解质等新型材料在头部厂商的验证、导入与放量。

根据行业机构预计,全固态电池将在2027年实现小规模量产,到2030年将实现较大规模的出货;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其中全固态的比例将接近30%。随着技术研发与成本瓶颈不断突破,固态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在加速,未来有望在低空经济、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多重场景得到广泛应用,而占据固态锂电材料技术制高点的当升科技,无疑将是固态锂电这一未来行业发展趋势的引领者和受益者之一。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009/50009755.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