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南海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滕新强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刘为
院士报告
钠电池应扬长避短,差异化竞争
中国科学院院士、新基石研究员、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李景虹在《高功率钠离子电池》报告中指出,钠离子电池是绿色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功率高、低温性能好、安全性高和成本低等优势,瞄准混合动力汽车、UPS、调频储能、铅酸替代等应用场景。李景虹院士还重点介绍了高功率钠离子电池研发和产业化相关前沿工作和动态。
产业实践
2026年进入规模应用阶段
北京中科海钠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树军发表《钠离子电池创新与产业化实践》报告,他表示钠离子电池产业已进入从样品验证到商业化落地的关键阶段。当前产业逻辑正从“价格颠覆”回归“价值创造”,钠电池应聚焦其快充、低温与长寿命特性,在特定性能市场率先突破。他认为,2026年钠电池将进入规模应用阶段,商业价值开始凸显,可显著降低用户全生命周期成本。随着规模扩大与能量密度提升,钠电池成本有望在未来两三年内降低一半,实现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材料创新
成本与性能需持续突破
哈尔滨工业大学副研究员邓亮在《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磷酸盐正极材料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报告中指出,聚阴离子型磷酸盐正极材料因其结构稳定、安全性高,尤其适合钠离子电池在宽温域与高倍率场景的应用。团队系统研究了磷酸焦磷酸铁钠、氟磷酸铁钠及两种钒基磷酸盐等四类材料,通过形貌调控、元素掺杂及表面包覆等手段提升其电化学性能。报告强调,正极材料性能的充分发挥需与耐低温/高温电解液、适配负极等系统部件协同优化,方能实现长循环与高倍率充放电。展望未来,钠电池需在成本控制与性能优化方面持续突破,并提前布局材料回收利用体系,以更好响应市场期待。
安全对标
钠电池VS锂电池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员王青松分享了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比较研究。研究选取8个热失控特征参数,从热稳定性、预警、热失控严重度三方面厘清了钠离子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热危险性差异。研究发现钠离子电池综合热失控风险低于三元锂电池、预警可能性高,但热失控严重度高于磷酸铁锂电池。王青松强调,该结论基于特定材料体系,钠电池技术路线多样,其安全性需具体测评,不可一概而论。此项研究为科学评估与提升钠电池安全性能提供了重要参考。
标准进展
构建钠电池标准化与政策体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何鹏林副主任分享了《国际、国内钠电池标准化研究进展》。他表示,我国钠离子电池标准化工作稳步推进,目前已发布2项国家标准,另有11项国标及行标正在制定中。此外,我国牵头的4项钠电池国际标准也正在起草过程中。标准制定过程中对44家企业生产的钠电池试验验证数据显示,钠电池在低温性能与安全性方面总体优于锂电池,与锂电池在动力、储能等领域形成互补,并在多个领域具备替代铅酸电池的潜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等多部委持续出台政策支持钠电池发展,将其列为新型储能重点方向,引导钠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
重磅发布
钠电池性能测评结果揭晓
论坛期间还发布了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从安全性能、低温适应性、长循环寿命三大维度,为政策制定者、金融投资方、客户应用企业、媒体社会公众等提供关键支撑。
测评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赛西实验室依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团体标准T/CNESA 1006—2025《钠离子蓄电池通用规范》开展。
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钠能源(扬州)有限公司
首批钠离子电池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
上海汉行科技有限公司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天能钠电科技有限公司
山西华钠芯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第二批钠离子电池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
湖南德赛电池有限公司
论坛期间,三家代表性企业分别进行了产品发布:汉行科技展示了覆盖钠电材料、电芯及系统应用的全产业链产品;雅迪分享了钠电生态创新及整车赋能的最新进展;中钠能源介绍了钠电在源网荷储一体化智慧能源项目中的高效应用。这些成果共同推动了钠电产业化与市场化进程。
威海市文登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建超
近年来,威海市委市政府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机遇,大力培育和发展钠离子电池产业,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动力电池材料产业集群,正在建设的钠电材料中试基地将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会上,威海市文登区政府党组成员、副区长王建超还进行了文登区产业情况的介绍。
专题研讨
技术与应用双轮驱动产业未来
本届论坛内容丰富,涵盖开幕式、主题论坛、产业链分论坛、应用分论坛、标准研讨会及储能项目考察等多个环节。在开幕式前一天,召开了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2025年年会。会上介绍了13项钠电池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4项国际标准制定进展情况。重点讨论了2项钠电池国际标准、审查了3项钠电池国家标准等。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聚焦于钠电池产业链的技术攻坚与创新应用,来自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以及上海汉行、钠术新能源、超钠新能源、鑫钠新材料、钠坤碳源、江童(上海)科技等领军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专家,重点探讨了普鲁士蓝、聚阴离子等主流技术路线的研发进展、低成本材料开发、宽温域适配以及知识产权风险管控等产业核心议题。为推动钠电池技术成熟与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深入洞察与交流平台。
“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聚焦于钠电池从技术研发走向规模化市场应用的关键阶段。论坛汇集了大唐集团、广西电网等用户方与华钠芯能、华宇钠电、海辰储能、奥冠钠电、双登集团、芯海科技等领先企业,重点分享了国内首个百兆瓦时级钠电储能项目、两轮车、煤矿应急电源、家用储能等前沿领域的实战经验与产业化案例。研讨内容深度结合终端需求,展现了钠电池在特定场景下凭借其安全性、低温性能及成本优势所开辟的广阔市场空间。
本届论坛是围绕钠离子电池标准需求以及产业化应用现状开展的一次重要会议。钠离子电池产业正处于关键转折期,呈现出技术路线清晰、应用场景聚焦、标准政策护航、商业化曙光趋现的强劲发展势头。与会专家一致表示,钠电池应发挥其高功率、低温性能、高安全性、低成本的核心优势,进行差异化竞争。未来2-3年是钠电池能否在细分市场站稳脚跟、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的关键窗口期。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26/50009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