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314Ah电芯“一芯难求” 两部门定调:2027年储能装机目标再翻番

来源:电池中国 发布时间:2025-09-17 13:28:17
分享

一场突如其来的储能“爆单潮”正席卷行业。供需关系的骤然扭转,让产业链各环节订单量持续飙升,产线满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一场由市场需求主导的行业大考已拉开序幕。

从国内来看,这场热潮与一项关键政策的调整节点紧密相关。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136号文”,明确不得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并网、上网等的前置条件,该规定自6月1日起正式生效,宣告持续多年的强制配储政策退出历史舞台。一些企业为保障预期收益率,在“531节点”前出现抢装现象。

据行业机构统计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56GWh,同比增长68%,受政策节点影响,5月新增装机创历史新高。这波政策驱动下的“末班车效应”,为本就火热的储能产业再添一把猛火。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明确新目标

2027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再翻番!

9月12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最新通知:关于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为未来三年我国新型储能发展明确了路径与目标。

《通知》提出,到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要达到180GW以上,预计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为94.91GW/222GWh。这意味着,在未来两年多的时间内,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需实现近乎翻倍增长,显示出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提速预期。

在技术路线方面,《通知》明确仍将以锂离子电池储能为主导,同时支持各类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丰富应用场景,并通过培育一批试点应用项目,打造一批典型应用场景。

《通知》内容全面涵盖了总体目标、应用场景、利用水平、创新融合、标准体系及市场机制等多个关键维度,共编制7个大项、21个小项具体措施,从政策机制到市场保障多措并举,旨在系统推动新型储能实现高质量、规模化发展。其中重点关注如下:

在完善市场机制方面,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推动“新能源+储能”作为联合报价主体,一体化参与电能量市场交易。同时,有序推动新型储能参与调频、备用等辅助服务市场,探索爬坡、转动惯量等辅助服务品种,并逐步扩大参与辅助服务规模。此外,还将推动建立容量电价与可靠容量补偿机制,通过完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合理确定储能充放电价格,增强项目经济性。

在拓展应用场景方面,将推进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配置储能,建设系统友好型电站,并利用退役火电厂资源建设储能设施;在电网关键节点布局独立储能电站,推广构网型储能在高比例新能源电网等的应用;同时积极创新绿电直连、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源网荷储一体化、车网互动等应用模式。

在提升调度运行水平方面,要求科学制定储能调度细则,优化各类调节资源调用次序,提高储能调用比例,减少煤电深度调峰;电力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市场结果调度,非连续地区则需科学增加储能调用,提升系统调节经济性与安全性。

在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方面,支持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多元技术发展,推动长时储能、混合储能等应用,布局前沿技术储备;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组织一批创新试点项目,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

在政策与金融支持方面,明确各地需统筹储能发展规模与布局,实行年度报送机制;鼓励民营企业等多方主体参与投资,引导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利率及保险支持;同时加快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

实际上,自进入9月以来,已有多项重磅政策密集出台,持续为新型储能发展注入动力:

9月2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中长期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明确独立储能在放电时视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为电力用户参与市场,为其市场身份奠定制度基础;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推出“人工智能+”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强调要推动AI技术在虚拟电厂、分布式储能、车网互动等灵活性资源中的应用,提升系统智能调度与安全管控能力。

这些政策共同勾勒出储能与前沿技术深度融合、市场机制不断完善的发展新图景。

“顶流”314Ah储能电芯“一芯难求”

在政策蓝图绘就新图景的同时,储能市场已呈现“一芯难求”的火热盛况。今年是314Ah电芯真正全面替代280Ah电芯的一年,而当下,宁德时代、亿纬锂能、瑞浦兰钧、国轩高科、海辰储能、楚能新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纷纷释放出电芯“满产”信号,排产计划已排至今年年底,部分企业订单甚至覆盖到明年年初。

面对激增的储能需求,头部厂商产能吃紧的同时,部分需求开始向二三线电池企业溢出。据了解,目前二三线电池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也显著提升,达到65%以上。

值得关注的是,在储能电芯需求猛增与产能吃紧的背景下,电芯价格出现同步微涨。行业机构数据显示,今年6-7月,314Ah等主流电芯型号出现10%-20%的涨幅;与此同时,碳酸锂价格的触底反弹形成成本支撑,推动储能电芯价格从此前的0.25元/Wh升至0.27元/Wh上方。

此外,从大储招标市场看,此前电芯价格一路下滑,从去年年初的0.38元/Wh左右,下降到今年年初的0.28元/Wh附近,从今年二季度开始,314Ah电芯价格出现回升趋势。以8月底开标的中石油济柴动力50万块314Ah电芯采购项目为例,宁德时代、海辰储能分别以0.32元/Wh、0.28元/Wh的价格中标。

整体来看,近期314Ah储能电芯处于企稳回升的态势,主流价格区间在0.26元/Wh-0.32元/Wh之间。不同厂商因技术路线、成本控制及市场策略差异,报价存在一定分化,头部企业凭借技术优势和规模效应,报价相对较高。

另一方面,从技术端看,储能电芯产品的技术迭代从未停滞,下一代500Ah+电芯的研发与量产进程在加速,500Ah+电芯支撑的6+MWh、7+MWh储能系统,已成为行业进化的重要趋势。

日前,欣旺达宣布其684Ah储能电芯已正式启动量产。此前,有消息称阳光电源PowerTitan3.0搭载的684Ah电芯将由欣旺达供应,据此推断,此次在德阳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量产的684Ah电芯,或是为阳光电源准备的。

此前,亿纬锂能、远景动力、宁德时代等已实现500Ah+电芯的量产。

总体来看,当前314Ah电芯正迈入着“量价齐升”的上行周期,在短期供需紧张与长期技术迭代的双重驱动下,储能电芯行业已进入新一轮竞争与升级的关键阶段。储能行业也迎来了从“政策驱动”到“市场驱动”、从“规模扩张”向“技术引领”深刻转型的转折点。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17/50008755.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