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国网江苏电力:今年1~7月,绿电成交电量181亿千瓦时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发布时间:2025-09-11 14:19:50
分享

2024年,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服务新能源接网2278万千瓦,新能源总装机量达8808万千瓦,成为江苏发电装机第一大电源;今年1~7月,绿电成交电量181亿千瓦时。

20年间,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国网江苏电力助力经济大省和能源消费大省江苏锚定方向,以美丽江苏建设为引领,走生态环境优先之路,全力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协同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绿色低碳产业服务优

近期,全国规模最大的“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国华如东40万千瓦“光氢储一体化”项目投运。国网江苏电力新建13千米220千伏线路,使该项目通过220千伏洋口变电站并入江苏电网。

8月10日,在位于盐城市建湖县经济开发区的鸿旭(江苏)新能源有限公司,精密仪器在工人的操作下将一个个零件准确安装在各个光伏组件上。国网江苏电力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保障相关项目早接电、早投产,助力全国首批、江苏省唯一碳达峰试点城市盐城抢抓新能源产业发展风口。目前,盐城逐渐形成一条包括新型储能、风电装备、晶硅光伏制造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链。

在“新能源之都”常州,规模超千亿元的新能源汽车(含电池)制造业也因电而兴,不断迸发产业动能。2016年,理想汽车生产基地刚在常州落地,常州供电公司即组建专属服务团队,“并行”多项服务流程,实现基地提前送电。2024年1月,该公司仅用两个月就完成理想汽车从4.8万千伏安至9.8万千伏安的用电增容。此外,该公司还为汇川新能源等100余家企业重大项目组建一对一“电管家”服务团队,提供“陪伴式”服务,助力常州新能源产业2024年突破8500亿元规模。

助力传统产业焕新

如今,在徐工集团生产厂房的屋顶上,一块块深蓝色的光伏板熠熠生辉,为企业增添了绿色收益。

截至目前,徐工集团已在厂房屋顶累计铺设300多万平方米的光伏板,总容量达13.57万千瓦。自并网以来,这个屋顶光伏电站已经累计节省用电成本860多万元。

光伏发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让许多传统产业实现转型。更为可喜的是,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江苏产业转型的“含绿量”真实可见。

国网江苏电力加快建立数字化能效管理和碳服务平台,推动能源数据“上云”,为企业节能减排提供指导。4月27日,储能电池生产企业智泰新能源(东台)有限公司正式接入“双碳”绿电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能耗、碳排放数据,还能收到供电公司定期帮我们做的能效分析。”该公司负责人马柱说。该平台是国网江苏电力碳排放监测分析服务平台的县级试点之一。目前,该平台已覆盖东台市33家重点用能企业、750户规上工业企业和2101户工业客户,为企业提供新能源规划建设、并网消纳、绿电交易等一站式服务。

加速推进节能降碳

绿色转型发展浪潮中,国网江苏电力发挥自身机制、技术、服务优势,助力产业走清洁高效集约用能道路。

南京万德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是溧水区重点制造企业,年用电量约168.2万千瓦时。在3月19日的一次走访中,溧水区供电公司员工得知万德体育有强烈的降本意愿,随即依托大数据分析技术为客户提供能效诊断。根据供电员工的建议,万德体育优化识别照明系统、空气压缩机等设备的使用习惯,预计可提升综合能效18%。

随着江苏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加速,近年来,企业用能形态多元,节能减排需求越来越迫切。2018年,国网江苏电力深挖重点企业节能降耗潜力,将能效管理与供电服务深度融合,构建了“供电+能效”模式,打造“一站式”“一揽子”用能服务。

江苏是我国外向型经济的重镇。企业需要通过产品碳标识认证实现低碳转型,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绿电交易、碳普惠机制等创新实践,让苏州这座外向型企业聚集的城市焕发新的绿色生机。2024年5月,江苏首个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在这里设立,提供碳中和认证等全过程一站式绿色低碳服务。截至今年6月底,该中心已服务企业500余家,累计助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超34万吨,完成碳交易超14万吨。

国网江苏电力还在13个地市实现绿电绿证服务站全覆盖,服务对象涵盖全省80%规上企业。从2022年至2024年年底,全省绿证交易规模从76万张增至385万张。

声音

作为产业大市、人口大市、用能大市,苏州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这离不开能源电力的有力保障。希望国网江苏电力继续大力支持苏州发展,持续导入新技术、落地新项目、培育新产业,扩大在苏州投资布局,积极谋划绿电走廊建设,携手探索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径。

——江苏省委副书记、苏州市委书记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11/50008299.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