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山西储能新规直击“圈地”顽疾,项目库开启“动态洗牌”

来源:源启辰光 发布时间:2025-09-05 11:14:48
分享

山西省能源局近期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储能项目管理工作的通知》(晋能源新能源发〔2025〕175号),直指困扰行业已久的“圈而不建”沉疴,以项目库为核心抓手,构建起一套贯穿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动态管理体系,释放出推动新型储能由“纸面跃进”转向“实质落地”的强烈信号。

“用地指标套利”遭遇制度封堵

文件的核心矛头明确指向利用新型储能项目名义“跑马圈地”、套取土地及并网指标却迟迟不动工的现象。此类行为不仅造成宝贵的电网接入资源闲置,更挤压了真正有实力、有需求企业的生存空间。新规通过“入库-建设-退出”的闭环管理,精准打击投机行为。

项目库成调控中枢,严把“入口关”

入库是项目获得政策支持与并网许可的关键门槛。新规确立季度申报机制,由各市能源局前置把关,需从可行性、企业实力、前期进展、技术方案及安全保障等多维度综合评估,优选“成熟度高、可尽早开工并网”的项目上报。省能源局再委托第三方机构独立审核,经公示无异议方正式入库。此举大幅提升准入门槛,确保入库项目具备扎实落地基础。

动态监管贯穿始终,设置硬性“计时器”

项目入库并非“保险箱”。文件引入严格的“计时器”机制:入库项目须在6个月内实质性开工(以升压站、主控楼、储能系统等重要设施浇筑第一罐混凝土为标志),并在12个月内建成并网。各市能源局需落实“月调度、季调整”,每月跟踪进展,每季度末对未达序时进度的项目提出调整出库意见上报。这如同悬在项目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倒逼企业按承诺推进建设。

存量清理与盘活并举,释放发展空间

针对历史遗留问题,文件实施“清理”与“盘活”双轨并行:

  • 集中清理:

要求各市梳理8月底前未开工及一年内未建成并网的项目,提出调整出库意见,释放被无效占用的资源。

  • 定向盘活:

对符合晋能源新能源发〔2025〕90号文件要求、在3个月缓冲期内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未入库项目,以及已实质性开工却被调整出库的项目,经市局核实后可提出调整入库申请。这为部分前期受阻但具备真实建设意愿和能力的项目提供了“复活”通道。

筑牢“防火墙”,遏制投机转让

为防止项目获批后转手牟利,文件明确规定:入库项目在建设期及全容量并网后5年内不得擅自转让。辅以《新型储能项目建设企业承诺书》的法律约束(企业需承诺按期建设投产、材料真实,违者自愿承担法律责任及2年内禁入山西市场的后果),为项目实际建设再添一道制度“防火墙”。

技术创新获鼓励,变更需审慎

政策鼓励发展高安全、低成本、长时储能,探索多元化技术路线。但同时强调,项目如变更技术路线或容量,需经充分论证并由市能源局初审后,按程序上报变更申请。技术路线的灵活性需以审慎评估为前提,平衡创新与风险。

山西此轮储能项目管理新政,其核心在于以“项目库”为枢纽,构建起“高标准入库—强监管建设—刚性退出—存量激活”的全链条治理体系,辅以严格的不动产流转限制与信用承诺机制。这不仅是向“圈而不建”乱象的宣战书,更是推动新型储能产业从粗放式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折点。其成效如何,关键在于地方监管能否不打折扣地落实“月调度、季调整”,以及清理出库能否“动真格”。若能有效落地,山西模式或将为全国破解新能源项目“重审批、轻落地”困局提供重要借鉴,推动新型储能真正成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坚实基石。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5/50007863.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