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易创新SNEC展台
比特之力赋能瓦特
据了解,兆易创新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存储器技术、MCU、传感器和模拟产品及解决方案的领先的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兆易创新与数字能源结缘很早。早在2013年,公司便发布首款ARM®Cortex®-M3内核32位通用MCU。目前,公司旗下32位MCU已覆盖主流型、入门级、高性能、低功耗、无线连接、车规以及专用等市场。SNEC 2024展上,兆易创新便曾展出其打造的光伏AI直流拉弧检测方案、双向储能逆变器等方案、产品。
在与兆易创新交流后,碳索储能网注意到,其切入数字能源赛道的突破口在于高性能MCU。所谓MCU,即微控制单元,适合不同信息源的多种数据的处理诊断和运算。按照用途划分,MCU可分为通用型和专用型两类。其中,通用型MCU资源灵活、开放,用户可按需配置其ROM、RAM、I/O接口等模块,适用于广泛的通用控制任务;专用型则是指按照某种特定用途开发设计的微控制单元。
据碳索储能网了解,储能领域常见的智能电表和BMS中便应用到了MCU。以BMS为例,其不仅通过MCU监控电池的状态,还通过MCU处理数据、控制算法执行和通信。总的来说,MCU性能的优劣直接影响储能BMS的性能,间接影响储能产品的系统安全。SNEC 2025上,兆易创新推出了全新500W单级光伏微型逆变器方案、工商业储能BMS解决方案、7kW直流充电桩方案以及BMS AFE芯片GD30BM1018、GD30BM2016。
据介绍,全新500W单级光伏微型逆变器方案基于GD32G5系列MCU和纳微半导体双向GaNFast™氮化镓功率芯片,采用单级一拖一微型逆变器架构,实现了直流到交流的直接转换,省去了传统的一级直流-直流变换环节,不仅提升了功率密度,还减少了器件数量和能量损耗。与此同时,系统中的单个集成电感变压器运用了磁集成技术,进一步减小了系统的尺寸与整体BOM成本。
兆易创新500W单级光伏微型逆变器方案
面向工商业场景的BMS解决方案,采用了GD32F527、GD32VW553系列MCU。整体来说,该方案首先支持自动编址技术,免去传统拨码开关设置;其次通过能够实时调整电池的充放电状态,优化提升电池整体性能,有效延长电池寿命。考虑到工商储能复杂应用场景,兆易创新打造的BMS解决方案,还支持二级架构和三级架构扩展。据介绍,该方案单个电池控制单元(BCU)可管理16个电池管理单元(BMU),最多支持16个BCU并联组网。运维方面,该方案可支持云端和本地两种升级,降低了用户的后期维护成本。
碳索储能网在与兆易创新交流过程中注意到一个细节,后者展台上精心规划了一条比特流赋能瓦特流的参考动线,这条动线不仅融入了兆易创新的方案与产品,也生动地向参观者展示了比特与瓦特之间的关系。
那么,兆易创新在数字能源领域的定位又是什么呢?解决方案提供者?还是器件供应商?
以专业产品成就伙伴
兆易创新MCU 事业部高级市场经理柯亚军在接受碳索储能网采访时表示,兆易创新是一家半导体公司。我们的工作就是为合作伙伴提供优秀的MCU、半导体产品,帮助合作伙伴发挥技术优势。我们的任务是向客户提供性价比更优的MCU和半导体产品。我们致力于成为合作伙伴坚实的后盾,这就是兆易创新的定位。
那么,兆易创新能为合作伙伴提供什么赋能呢?
在柯亚军看来,兆易创新能为合作伙伴提供的帮助有两方面。其一便是高性能产品的支持。据了解,作为中国32位通用微控制器领域的领跑者,兆易创新不仅构建起了中国最大的Arm® MCU家族,还在全球首家推出了RISC-V内核通用32位MCU产品系列。
目前公司生产的相关产品已经发展成为32位通用MCU市场的核心之选,累计出货量超过20亿颗。深入看,兆易创新产品端的硬核实力源于长期不懈的研发。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兆易创新共获1074项专利授权,同年公司研发投入达12.56亿元,占到同期总营收的17.08%。
其二则是作为兆易创新作为全球化企业的供应链韧性。具体来看,这种韧性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方面是轻资产模式带来的灵活性。碳索储能网注意到,兆易创新采取的是Fabless轻资产经营模式,可根据用户需求创新设计产品,并充分借助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完成交付。
第二方面是国产化设计的安全性。兆易创新作为32位MCU中国第一品牌,其技术实力过硬,产品能帮助合作伙伴抵御不可控风险。第三方面兆易创新坚持长期主义,科技向善而行,符合ESG可持续发展准则,能为合作伙伴提供可靠服务。
展望数字能源的未来,柯亚军认为,兆易创新与中国头部的数字能源企业,有望携手开创更加光明的未来,实现1+1>2的效果。他表示,兆易创新希望自身研发的器件能够为出海的中国数字能源企业提供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仅是产业链的安全,解决能不能买到,会不会被卡脖子的问题,更是提供更优性价比产品的支持。
我们常说,选择与谁同行比去远方更重要。眼下,数字能源的大门已经打开,兆易创新与其合作伙伴增长空间是广阔的,但如何携手向前,真正做到1+1>2,还需各方对话探索。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数字能源新时代的未来,中国企业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4/5000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