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滨海能源:年底将形成14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

来源:电池中国 发布时间:2025-09-01 15:52:12
分享

“公司积极推进翔福新能源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及58万千瓦源网荷储项目。”近日滨海能源在接受投资机构调研时表示。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5万吨前端产线已建成,并逐步进入调试生产阶段;协同关联方合计形成6.8万吨前端、6.8万吨石墨化产能。

同时,该公司已启动源网荷储一期28.3万千瓦风光电及输电线路、二期5万吨前端产能、8.2万吨石墨化产能的建设工作。

据介绍,上述在建项目预计于今年年底完工,届时滨海能源协同关联方,将形成合计14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产能,并匹配相应规模的绿电供应能力。明年,该公司将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适时推进剩余产能建设。

“公司为20万吨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配备了58万千瓦源网荷储绿电供应,预计绿电覆盖比例将超过50%,能够大幅降低用电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滨海能源表示。

电池中国注意到,8月27日,滨海能源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内蒙古翔福新能源,与河北省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二期5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前端项目及8.2万吨/年锂电负极材料石墨化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合同总价暂估9.1亿元。

该合同的签订,将有助于推进其年产2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一期(10万吨)项目的建设工作。

滨海能源谈道,其负极材料项目具备明显区位优势,一是内蒙古地区平均电费水平较低;二是内蒙古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年均风力、光照等效时长大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内蒙古地区常年低温,能够有效缩短炉料降温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四是公司其子公司所在的商都县所属乌兰察布市,是全国最大的负极材料生产集群地之一,上下游布局完善,能够发挥资源协同效应。

据介绍,针对固态电池、半固态电池等高潜力下游领域,滨海能源积极布局开发硅碳新型负极材料,结合旭阳集团在煤沥青产业链深厚的研发优势,自主开发的沥青基硅碳负极产品,已完成中试并展开客户送样。沥青基硅碳负极产品和树脂基、生物质基硅碳负极相比,具备高容量、高首次效率、高抗压强度等特点。

在硬碳负极方面,该公司已完成生物质硬碳的小试工艺开发,同时结合旭阳集团的原料资源优势,正开展煤基及沥青基的产品研发。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1/50007446.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