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攀枝花 100MW/500MWh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并网 助力 “中国钒电之都” 建设迈新步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8-29 10:41:08
分享

2025 年 8 月 28 日 18 时 18 分,随着并网指令的顺利下达,国家电投集团四川攀枝花 100MW/500MWh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正式并入电网,这一时刻不仅标志着四川省在全钒液流储能领域实现 “零的突破”,更为我国西南地区新能源产业发展与能源结构转型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坐落于攀枝花钒钛高新区团山片区,作为目前四川省规模最大的全钒液流储能电站项目,其在规划建设与技术应用上均展现出领先水平。走进电站园区,48 个巨型电池舱整齐排列,犹如一道道坚实的 “能源屏障”,这些电池舱所组成的储能系统,输出功率可达百兆瓦级,储能容量更是达到 500 兆瓦时,这意味着该系统一次能完成 50 万度电的充放作业,相当于为数十万家庭提供一天的基础用电保障。​

据了解,该项目由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在能源利用效率提升方面成效显著。数据显示,项目单日可完成约 8.5 万千瓦时充电、6 万千瓦时放电,通过高效的充放电循环,每年可增加新能源发电量利用率约 6.64 个百分点,这一提升将直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绿色效益 —— 相当于每年多消纳绿电 2125 万千瓦时,减少碳排放约 135.3 万吨。在 “双碳” 目标背景下,这样的减排成果,对于推动区域低碳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除了显著的环保效益,该项目还具备多重核心优势。全钒液流储能技术本身具有安全性高、循环寿命长、储能容量稳定等特点,能够有效应对电力系统运行中的各类风险,为电网稳定可靠运行提供有力支撑。更值得关注的是,该项目实现了钒资源在非钢领域的大规模应用,为攀枝花这座 “钒钛之都” 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升级开辟了新路径。​

攀枝花作为我国重要的钒资源产地,此前钒资源的应用多集中在钢铁领域,产业附加值与发展空间受到一定限制。而该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的并网,不仅打通了钒资源从开采、加工到储能应用的产业链条,更将带动钒电解液、电堆、系统集成等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未来,随着相关产业的不断集聚,攀枝花有望加速形成特色鲜明的钒电产业集群,为打造 “中国钒电之都” 奠定坚实基础。​

从能源系统优化角度来看,该项目的投运将有效解决攀枝花新能源消纳难题。近年来,攀枝花大力发展风电、光伏等新能源产业,但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波动性特点,给电力系统调峰带来巨大挑战。该储能电站凭借大容量、高稳定性的储能能力,可在新能源发电高峰时储存电能,在用电高峰或新能源发电低谷时释放电能,实现电力供需的动态平衡,为攀枝花新能源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扫清障碍。​

国家电投集团四川电力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攀枝花全钒液流储能电站一期项目的并网,是企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能源转型的重要举措。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在储能领域的投入,不断优化项目运营效率,同时积极探索钒电产业的创新发展模式,力争将该项目打造成为全国全钒液流储能应用的示范工程,为我国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 “四川经验”。​

业内专家指出,攀枝花 100MW/500MWh 全钒液流储能电站的并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不仅是四川省储能产业发展的重要突破,更为我国资源型城市依托特色资源实现产业转型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随着更多类似储能项目的落地,我国能源结构将进一步优化,新能源消纳能力将持续提升,为实现 “双碳” 目标与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强劲的支撑。​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29/50007319.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