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阳光、远景、金风、许继、融和元储……储能大佬分享实践经验,锁定“价值”关键词

来源:碳索储能 发布时间:2025-08-17 08:56:22
分享

8月12日,2025年EESA峰会坛的巅峰对话环节上,阳光、远景、金风、许继、融和元储等储能行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齐聚现场,对话由TÜV南德意志集团智慧能源副总裁许海亮主持,个负责人根据储能项目建设与运营的实践经验,探讨储能发展趋势,“价值”成为贯穿全场的关键词。


1.长期利好,大厂先行

阳光电源光储集团中国大区副总裁李金虎介绍,136文件前的强制配储时期,每年储能设施的建设数量基本固定,生产商向市场提供足够的产品即可。在实际应用中,储能系统的使用频率不高,“价低者得”是常态。

“下一步,储能的价值衡量将从单一产品转变为整体解决方案。”李金虎认为,136号文将对储能行业带来长期利好。

李金虎介绍,市场驱动下,储能收益场景将大大丰富,包括现货套利、辅助服务、容量补偿、绿电相关的收益等。相应地,将带来需求端群体的拓展,发电侧、用户侧及电网侧对储能产生不同需求,满足这些需求,正是储能商拥抱未来的“金钥匙”。头部企业相关实践案例的积累,可以为形成全产业链的解决方案提供了支撑。

2.解决方案,决定最终价值

今年下半年,国内不少省市陆续出台136文配套细则,规定了不同的电力交易模式与辅助服务费用、容量补偿方案等。

根据国内各地实际运作的情况,远景能源有限公司,远景储能市场解决方案总经理郑汉波总结了目前储能在国内价值变现最快的区域,包括内蒙古、山东、甘肃、广西等。这是由当地的相关政策、配套设施、资源禀赋、用电情况等共同决定的。

“我们在实践运行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尽可能地为业主‘避坑’。”郑汉波还提到,未来市场中,运维与研发的关系需要改变。比如系统需要售后时,如果在低电价时段维护,就会错过最佳盈利期。如果生产、运维团队充分结合起来,探索储能系统的边界运营的临界条件,就能让储能创造更大价值。

3.AI?

与电网联系更加紧密,储能“地位”的上升也带来了更多责任。北京金风零碳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智慧储能事业部总经理孙悦认为,系统的安全与稳定需要被更加关注。今年西班牙大停电事件就是一个教训,过去储能电站出问题,顶多需要停运,而如果影响电网运行,会产生更大损失,也会给投资者带来麻烦。

去除“强制配储”的场外因素后,储能将回归“服务”的本质,孙悦总结了优质服务需要具备的三个特性,一是电站对电网及时响应;二是做好电网的辅助服务;三是更精准地参与电力市场交易。

这些都对储能系统的智慧化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本次对话的重点话题之一,行业如何看待储能与AI的融和发展。

孙悦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学习大量实践案例,国内真实的案例数量不足,影响AI学习进步的速度,可能是目前限制AI发展的因素之一。

4.性能提升,结合对应场景

在国内厂商的共同努力下,储能产品已基本形成了全系列、全容量的积累。当前哪些应用场景市场最好?相应的设备需要具备哪些功能?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储能产品总监张威提到,就大家普遍关注西北市场来讲,在新能源占比高的地区,解决电网惯量弱、电压稳定性差的问题,需要储能系统满足高构网需求,值得大家关注。

“全交直流微网也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包括其中电力电子设备的协调控制、直流保护、能源管理等对响应速度与运行精度要求都很高,关键设备必须可控可调。”

张威建议,生产者可以相应地提升产品性能,并就构网服务能力开展优化。

5.做更受投资人欢迎的产品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开发总监张礼彬从投资者角度,进行分享,目前储能的定位已经明确,服务于新型电力系统。对于投资方来讲,“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稳定运营”,是他们最关注的。这也决定了未来的商业模式,设备+运营。

张礼彬还提到,AI在项目管理运维中已有不少尝试。目前来看,AI主要起辅助的角色,AI进行预测和预判,决策仍然需要交易员判断后决定。随着电力交易在全国铺开,一方面,会有大量电力交易员成长为电力专家,弥补专业人才不足的缺口,另一方面,经过长期的学习和调整,AI 不断优化自身算法,在储能系统中的作用可能会越来越大。

6.趋势关键词

对话最后,主持人邀请5位大佬用一个词总结行业趋势,这也代表了行业龙头对产业的思考与未来定位。

李金虎:服务、支撑。

郑汉波:知行合一。

孙悦:AI+交易。

张威:电网支撑。

张礼彬:市场化。

你觉得储能的未来可以用哪个词来形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17/50006228.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