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1日,美国德州贝敦的施工现场迎来重要时刻——天赐材料(002709)北美首座电解液工厂正式破土动工。这座总投资约2亿美元、规划年产20万吨电解液的制造基地,不仅是天赐材料海外布局的里程碑,更折射出中国锂电企业在全球产业链重构中的战略考量。
作为锂电池的核心组成部分,电解液的供应稳定性直接影响下游动力电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节奏。此次天赐材料选址美国德州贝敦,绝非偶然。德州作为北美新能源产业的重要聚集地,不仅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设施,更靠近特斯拉、福特等主流车企及松下、三星SDI等电池厂商的生产基地。这种"就近布局"的策略,能够大幅缩短供应链半径,一方面降低跨境运输中的物流成本与损耗,另一方面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与关税风险,为客户提供更稳定、高效的交付服务,这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从企业发展战略来看,北美工厂的开工是天赐材料全球化布局的关键落子。在此之前,天赐材料已启动摩洛哥一体化项目,瞄准欧洲新能源市场。随着北美工厂的推进,这家中国电解液龙头将逐步形成"中国本土+北美+欧洲(摩洛哥)"的三元产能矩阵,实现对全球主要新能源市场的全覆盖。这种多区域布局模式,不仅能够贴近不同市场的需求特点进行精准服务,更能对冲单一市场的政策波动与周期风险,为企业营收增长提供稳定支撑。据行业测算,该工厂投产后,天赐材料的海外营收占比有望提升至30%以上,全球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
对整个锂电行业而言,天赐材料的这一举措具有鲜明的示范意义。当前,北美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期,为配套本土动力电池产能扩张,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的本地化供应需求日益迫切。天赐材料北美工厂的建设,恰好契合了这一市场需求,其20万吨的年产能将有效填补北美电解液市场的供给缺口,同时也为国内其他锂电材料企业提供了"紧跟下游、本地化建厂"的可借鉴路径。此外,该工厂还将推动北美锂电产业链的协同发展,未来有望与当地的溶剂、锂盐等原材料供应商形成产业聚集效应,进一步完善区域产业链生态。
当然,海外建厂之路并非坦途。天赐材料需要面对当地的环保法规、用工成本、合规经营等一系列挑战,项目建设周期、投产节奏以及投产后的产能爬坡速度,都可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同时,全球锂、钴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也将对工厂的盈利水平产生直接影响。不过,从长期来看,随着全球新能源产业向纵深发展,电解液的市场需求仍将保持增长态势。天赐材料凭借其在技术研发、规模效应与客户资源上的积累,有望克服这些挑战,实现海外工厂的顺利运营。
站在全球新能源产业变革的风口,天赐材料北美工厂的破土动工,既是企业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锂电产业从"产品出海"向"产能出海"升级的缩影。随着这座工厂的建成投产,中国锂电材料企业将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为世界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注入更多中国力量。而天赐材料的全球化故事,才刚刚开启新的篇章。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123/5001321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