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景洪市紧扣“双碳”目标,深耕光伏发电与储能领域,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模式创新为突破,在新能源并网开发上取得显著成效,为边疆民族地区能源结构优化、产业融合发展与群众增收致富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走进景洪市普文镇,连片的蓝色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板下茶树郁郁葱葱、咖啡枝叶舒展——这幅“板上发电、板下种植”的生态图景,正是当地新能源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
“咖啡地上架起光伏板,既有咖啡收入,每年还能拿租金。咖啡和光伏共生互补,助力我们农户增收!”普文镇称杆河村村民赵建文的话语里满是喜悦。



作为西双版纳136.5万千瓦光伏项目子项,普文镇依托优质光照与土地资源,集中布局曼景缅、曼戈龙、云盘三个大型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达25万千瓦,占地约5276亩。这些项目不仅提供了清洁能源,还通过“茶光互补”和“光伏+咖啡”等创新模式,实现了土地的高效利用,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额外的经济收益。

普文镇光伏项目集群的成功并网,是景洪市新能源建设多点开花的一个缩影。据统计,截至今年9月,全市光伏发电项目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64万千瓦,累计发电量46621.82万千瓦时,累计上网电量45203.55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1.99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27.04万吨。


近年来,景洪市新能源建设步伐持续加速。今年有多个重点光伏项目相继落地见效,包括西双版纳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和勐旺乡大平掌光伏发电项目等。这些项目的投产进一步扩大了清洁能源供应规模,投产后预计年平均上网电量超6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2.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34.8万吨。
“我们在开发光伏项目时,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华能澜沧江(景洪)新能源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主管张志星介绍,公司不仅通过项目为地方创造产值、提供就业岗位,更通过“光伏+农业”模式让村民获得租金与农产品双收益,未来他们还将探索“光伏+旅游”等新场景,推动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大力发展光伏发电的同时,景洪市在储能领域也实现关键突破。今年7月,深能景洪200MW/400MWh共享储能电站在勐养镇成功并网,这是西双版纳州首个大型储能电站,填补了景洪市大型储能项目的空白。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占地约38亩,建设规模200MW/400MWh。项目采用户外集装箱布置方案,新建40个储能单元系统,可储备40万千瓦时电能。

“储能电站就像‘能源充电宝’,能有效提升电网调峰调频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深能景洪储能电站站长张世恒介绍,项目投运后,将为景洪市乃至西双版纳州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提供有力支撑,助力构建更加稳定、高效的新型电力系统。


“新能源项目的蓬勃发展,不仅丰富了景洪市能源结构,提升了区域能源供应能力,更带动了当地农业产业升级和村民增收致富,为推动云南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实现‘双碳’目标贡献了‘景洪力量’。”景洪市发展和改革局副局长李基玉表示,景洪市将继续优化新能源布局,推动更多“光伏+特色农业”“电网系统升级”项目落地见效,让绿色动能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105/5001190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