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德国最大电池储能项目落地,中国技术成核心支撑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10-31 14:26:46
分享

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储能技术已成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关键支撑。2025 年数据显示,全球储能装机容量已突破 180 吉瓦时,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凭借安全性与成本优势占据超六成市场份额。10 月 29 日,德国正式启动境内规模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标志着该国从核能时代向储能主导的能源体系加速过渡,为全球储能产业发展与传统能源设施转型提供了重要范本。

德国能源巨头 RWE 在巴伐利亚州 Gundremmingen 基地启动的储能项目,总投资达 2.3 亿欧元,规划装机功率 400 兆瓦、储能容量 700 兆瓦时,是该国首个百兆瓦级储能枢纽。该项目采用磷酸铁锂电池技术,通过 200 多个集装箱部署 85 万块电池芯,并配备 100 余台超快速逆变器,实现毫秒级电网响应能力。项目巧妙利用原有核电站的电网连接设施,预计 2028 年投运后,可稳定为约 20 万户家庭提供电力支持,大幅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与周期。

该项目的设计充分凸显了储能系统在平抑可再生能源波动中的核心作用。其 400 兆瓦的瞬时功率输出能力,可在无风无光时段持续供电近两小时,有效填补风光发电间隙,保障电网供电稳定性。与此同时,基地同步规划建设 55 公顷太阳能发电园和燃气电厂,形成 “光储燃” 协同的综合能源系统。其中太阳能发电园预计年发电量达 7000 万千瓦时,进一步强化区域电网韧性,构建起多元化、高可靠的能源供给体系。

尽管项目方未公开电池供应商信息,但技术选型已透露出明确导向。磷酸铁锂电池凭借超过 8000 次的循环寿命和低于 0.05% 的故障率,成为大型储能项目的首选方案。参考 RWE 此前在德国 Lingen 和 Werne 项目的合作模式,业内推测中国头部企业或深度参与此次项目。当前全球储能电池市场格局中,中国企业已占据近半壁江山,其中宁德时代以 38% 的市场份额稳居首位,比亚迪以 17% 紧随其后,中国储能技术正深度融入欧洲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Gundremmingen 项目的落地具有双重转型意义。该基地曾是德国最后运行的沸水堆核电站,其 C 机组于 2021 年关闭后启动退役程序。此次项目将占地 40 公顷的退役场地改造为储能中心,标志着能源基础设施的创造性再生。项目保留了原核电站的电网接入优势,使改造成本降低约 30%,为全球同类退役能源设施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预计到 2030 年该基地退役工作完成后,整体能源转换效率将提升至 92%。

2025 年全球储能产业已进入规模化应用关键期,德国 Gundremmingen 项目的落地不仅印证了储能技术在能源转型中的战略价值,更展现了退役能源设施的再生潜力。从磷酸铁锂电池的技术选型到中国企业主导的产业链布局,该项目折射出储能系统正从电网补充角色转向核心支撑。随着全球储能装机容量预计在 2030 年突破 500 吉瓦时,以磷酸铁锂电池为核心的储能技术将持续推动全球能源结构变革,而 Gundremmingen 基地的转型实践,也为传统能源基地的绿色重生提供了极具参考价值的解决方案。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031/50011588.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