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搞好虚拟电厂,离不开微电网!

来源:虚拟电厂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5-10-23 14:29:18
分享

按照国能发法改〔2024〕93号《国家能源局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

虚拟电厂是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协同参与系统运行和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智能微电网是以新能源为主要电源、具备一定智能调节和自平衡能力、可独立运行也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配电环节具备相应特征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可视作智能微电网。

一个是电力运行组织模式,一个是用电系统,两者确实不近相同,但是作为包含源网荷储一体化内涵的智能微电网,必然也是开展虚拟电厂业务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然两者虽然都涉及分布式能源的整合与优化,但在核心功能、物理形态和应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区别:

在核心功能上

虚拟电厂(PS:偏软件类的平台或者系统,用于 资源聚合、优化调度、削峰填谷):是通过信息通信技术聚合分布式电源、储能、可控负荷等资源的软件平台,本身不发电,而是通过优化调度这些资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和电网辅助服务(如调峰、调频),实现 “削峰填谷”,提升电网灵活性。例如,将居民屋顶光伏、电动汽车充电桩、工业可调节负荷等分散资源整合为一个 “云端电厂”,统一响应电网需求。

微电网(PS:偏物理电力系统,或独立运行,自给自足或源网荷储):是一个局部的物理电力系统,包含分布式电源(如风电、光伏)、储能、配电网络和负荷,可独立运行(孤岛模式)或与主电网并网。其核心功能是实现区域电力的物理整合,平抑分布式能源的波动性,保障局部供电可靠性。例如,偏远海岛或工业园区的小型电网,具备一定的构网功能,一般可在主电网故障时独立供电。


在结构上

虚拟电厂:无实体网络,依赖软件和通信技术聚合分散资源,不涉及实际电力线路建设。(软件平台)

微电网:具有明确的物理边界,包含发电、配电设施及储能装置,需建设实体电力网络。(硬件系统)

在运行模式上

虚拟电厂:通过实时数据和算法动态调度资源,依赖外部电网协调,不要求自平衡能力。

微电网:具备自主平衡能力,可独立运行,以满足本地负荷需求,降低用电成本为追求。

从技术上

虚拟电厂:高度依赖信息与通信技术包括:数据采集、通信、智能算法、电力交易等。

微电网:侧重电力电子技术、能量管理系统(EMS)和电网稳定性控制。

从应用场景

虚拟电厂:适用于跨区域资源整合、需求侧响应、电力市场交易。

微电网:适用于偏远地区供电、工业园区能源自足、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用电成本。

可以这么说,虚拟电厂是 “软件定义的电厂”,通过聚合资源优化电网运行;微电网是 “物理实体的小型电网”,实现局部能源自平衡。两者可协同发展,微电网作为虚拟电厂的资源单元参与更大范围的电力活动,提升用电稳定性,降低用电成本。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023/50010845.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