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圆柱电池:从动力破局,小型储能/轻型动力多场景“竞放”

来源:电池中国 发布时间:2025-10-14 15:27:03
分享

受小型储能爆发与轻型动力需求激增的双重提振,圆柱电池凭借其安全、灵活、技术更成熟等优势,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焕发新生。

近期,又有多个项目刷新“进度条”便是明证:大连中比动力电池有限公司总投资10亿元的大圆柱电池项目,自签约后快速推进。据介绍,其核心产品高性能40型锂离子电池,凭借高能量密度与长循环寿命,精准定位新能源及储能领域的高端市场需求。该项目预计于2025年年底前实现量产,达产后年产能将突破3GWh,有望成为区域储能产业的重要增长引擎。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创明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50亿元建设的“创明圆柱锂电池项目”,也进展迅速,其化成车间、模组车间等多个核心车间,已完成主体施工。据悉,该项目规划引进4条涵盖合浆、涂布、辊压/分切、制片/装配、检测等电池完整生产工艺的全自动生产线,计划于2025年底投产,产品预计将覆盖动力和储能电池领域。

产能端的火热布局,与乘用车领域的商业化率先验证,共同为大圆柱电池的规模化应用铺平了道路。实际上,其真正的潜力远不止于电动汽车领域,一场更为广泛的场景渗透正在储能、轻型动力乃至空中交通等领域同步上演。

乘用车引领大圆柱电池商业化进程

在乘用车领域,大圆柱电池获得特斯拉、宝马等海外车企的初步验证后,其潜力正被迅速挖掘。

今年以来,亿纬锂能、远景动力、云山动力、LG新能源、三星SDI等国内外多家企业,在该领域动作频频,围绕主流车企的供应链布局已初具雏形,标志着大圆柱电池的产业化进程正全面提速。

具体而言,全球范围内的合作与交付已进入实质性阶段:

  • 亿纬锂能作为国内46系大圆柱的“量产先行者”,成果显著:截至今年6月,亿纬锂能大圆柱电池累计装车已超6万台;其Omnicell电池助力宝马iX3实现超900公里续航,以及10分钟补能400公里的性能突破;亿纬锂能沈阳大圆柱电池基地的“领航工程”,也于今年6月进入试产阶段,标志着其与宝马的合作,已从技术协同迈入了产业共创的新阶段。
  • 远景动力位于无锡江阴的超级工厂,已启动46系大圆柱电池产品的交付,其首批产品已发往美国,将用于宝马集团的第六代全球电动汽车平台。
  • LG新能源于今年6月宣布,其与奇瑞汽车签署为期6年、规模达8GWh的46系列大圆柱电池供货协议,为这一技术路线在中国主流车企中的应用落下关键一子。
  • 另有消息显示,蔚来汽车将为英国超跑品牌迈凯伦,开发并供应基于其4680电芯的动力电池,用于后者混动车型,预计将于明年实现小批量量产。

这一系列紧密的车企与电池厂之间的战略绑定,不仅为大圆柱电池提供了规模化应用的出口,更通过车规级的严苛要求,反向驱动了电池技术在一致性、可靠性与成本控制上的快速迭代,为其向更广阔领域的渗透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圆柱电池在储能与新兴领域的全面渗透

凭借在乘用车领域锤炼出的高可靠性与经济性,大圆柱电池的应用优势,正被产业链企业加速复制至更为广阔的储能与轻型动力市场。

其技术逻辑在于:圆柱形态天然的成组灵活性、高空间利用率及优异的倍率性能,恰好能满足便携式储能、户用储能,在有限空间内对能量密度、功率和成本控制的极致追求。

并且,这一潜在趋势,已在当前市场中显露出清晰的信号。今年以来,户储等领域出现的100Ah方形电池“缺芯潮”,为大圆柱电池提供了绝佳的市场切入时机。相较于尚在验证阶段的新规格方形电池,技术更为成熟稳定的大圆柱方案,可实现无缝对接与平滑替代,快速填补市场供给缺口。

与此同时,在轻型动力赛道,大圆柱电池的渗透尤为亮眼。行业数据显示,在电动两轮车领域,2024年大圆柱电池出货量同比激增150%,达到2.5GWh,标志着其已成为高端两轮车动力升级的重要选择。

市场的热情,同样体现在产能的快速布局与订单的强劲需求上。例如,力华电源正在建设的25GWh大圆柱储能电池项目,其一期将形成4GWh的大圆柱磷酸铁锂电芯年产能,而目前该项目的意向订单量,已超其2025年全年的预计总产能,凸显了市场对大圆柱解决方案的迫切需求。

此外,比克电池的46系大圆柱产品,在动力与低空经济领域获得广泛关注;云山动力则专门针对eVTOL市场,推出了高功率4695电池,为新应用场景的爆发进行技术储备;睿恩新能源等新势力企业,也已规划46系大圆柱产能,标志着该路线已成为产业新玩家们的战略共识。

这一系列围绕新兴市场的产能建设与产品布局,共同传递出一个明确的信号:大圆柱电池凭借其对高倍率、高振动工况的出色适应性,正稳步迈向对安全与性能有极致要求的eVTOL等前沿科技领域,展现出超越传统应用的强大场景包容性与未来潜力。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1014/50010156.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