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钒液流+磷酸铁锂!烟台储能中心1GW/2GWh项目一期年底投产

来源:亚化储能 发布时间:2025-09-22 13:33:29
分享

连日来,莱州市朱桥镇的一片原本寂静的平地渐渐变了模样:69台巨型电池舱整齐排列,高高的避雷针耸立。工人们穿梭其中,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调试。

这是山东省首个区域级大型储能中心项目——烟台储能中心(西部)1GW/2GWh项目建设现场。目前,项目一期建设已基本收尾,待外网接入后便可启动运营。

项目由烟台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权属企业蓝天东方(莱州)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这座超级“充电宝”,肩负着“削峰填谷”使命,是守护万家灯火的坚实基石,是激活区域新能源产业链的强劲引擎,更是烟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战略落子。

图片

削峰填谷,守护万家灯火

9月9日上午,记者在莱州朱桥镇烟台储能中心(西部)项目一期建设现场看到,储能区、电气升压区正在进行设备调试。

“用电低谷时‘充电’蓄能,高峰时‘放电’供电,我们这个项目就像是服务城市的‘充电宝’。”项目现场,烟台新型储能中心有限公司杨韶辰指着一排排整齐的电池舱,向记者做了一个生动的比喻。

烟台储能中心(西部)项目有着强大的调峰能力。夜幕降临,伴随万家灯火到来的用电高峰时,它会悄然释放电力,为满足用电需求提供支持;等到次日白天新能源发电旺盛时段,它再及时“吸收”清洁能源产生的多余电力,避免“弃风弃光”,有效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显著提高供电质量和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作为山东省重大项目、省能源局2024年度新型储能入库项目,这个总投资35亿元的超级工程备受瞩目,一期工程投资约13亿元,建设规模达450MW/950MWh,首批建设100MW/210MWh工程,其中,95%为磷酸铁锂电池,5%为全钒液流电池。二批工程规划用地82.54亩,建设350MW/750Wh电化学储能电站。

“年初我们刚来的时候还是一片平地,如今已经基本建成。这得益于集团党委为加快项目推进,成立了烟台市区域储能莱州项目临时党支部,把支部建设在工地上、党员历练在现场上,采用‘党建+’的工作方式,组织各参建单位围绕党建引领、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工程效率、技术创新、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等七个方面,深入开展‘七比’劳动竞赛,有效激发了参建职工的劳动热情和创新动能,赛出了项目建设的‘加速度’”。烟台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赵夫泉介绍,构建起由项目参建单位、有关职能部门、所在街道社区等多方参与的党建联合体,是储能项目顺利推进的一项创举。

烟台新型储能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俊伟告诉记者,在临时党支部以及以党员骨干为主成立储能攻坚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一路汗水、一路凯歌,从立项到开工仅用4个月,较常规流程缩短60%。在建设阶段,大家克服高温、多雨等天气影响,比原计划提前15天完成主体封顶,设备安装阶段统筹调度,不到10天时间,完成69台电箱的吊装,跑出了烟台储能建设的加速度。

夕阳西下,工地上依然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这座预计于2025年12月并网投产的超级“充电宝”,可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为电网运营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在缓解地区电网调节压力、提升绿电消纳存储能力、降低能源使用成本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有效推动清洁能源的普及和使用,为港城大地换来更多蓝天。

创新探索,树立行业新标杆

走进综合区控制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实时跳动着数百项技术参数,一旦有异常会立即进行预警。

打开电池仓,一排排黑色电池包映入眼帘。“我们创新采用的‘一簇一管理’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电芯之间的环流,将电池全生命周期使用寿命提升约20%。”莱州储能公司副总经理高贞彦自信地表示。

更引人注目的是其采用的构网型技术方案,它让项目不再是电网的“被动跟随者”,而是“主动支撑者”。“即使在电网出现故障的极端情况下,我们的储能站也能协助电网快速恢复,就像一个‘黑启动’电源,极大提升了大电网的韧性。”东方电子储能及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杜刚强说。

作为储能项目,消防安全至关重要。BMS系统可对电芯、电压等进行实时监测,对电池进行长期数据分析,一旦电池温度有异常,舱体内化学药剂会自动启动降温。园区内建有泡沫泵,可在最短时间内响应。

这里的创新无处不在。在220kV升压站建设区域,工人们采用自主研发的“分段找平+精准定位”技术安装主变设备。“我们通过定制化支撑装置,将主变安装误差控制在2毫米以内,达到了行业顶尖精度。”技术负责人表示。此外,项目还广泛应用BIM技术进行三维建模,精细规划每一根电缆的走向,减少了20%的支架材料用量;推广模块化施工,将大量现场作业转化为工厂预制,使施工工时减少了30%;创新应用“深基坑支护智能化监测技术”,实现数据实时传输与自动预警;优化设备布置与基础,将“一”字形预制舱和“E”字形预制舱灵活布置,节约土建施工成本约15%,缩短基础施工周期10天以上……

质量是工程的生命线。储能项目建立了“三级检查+第三方检测”双重质量管控体系,从一块钢筋的绑扎到一台主变的绝缘性能测试,每道工序都责任到人,数据可追溯。截至目前,工程合格率达100%,分项工程优良率超过95%。施工人员正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打造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的行业标杆工程。

强链延链,激活产业生态

行走在项目储能区,既有宁德时代等国内巨头企业的身影,也有东方电子、云储新能源等本地行业龙头企业的产品。

“项目的落地,产生的不仅是清洁电力,更是强大的产业拉动效应,为烟台乃至山东的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烟台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丰奇说。

本地龙头企业东方电子是其中最直接的参与者和受益者。“这个项目对我们而言,不仅是一份订单,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技术验证平台和展示窗口。”东方电子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弛告诉记者,这一项目使其在激烈市场竞争中获得了先发优势和宝贵业绩,为后续开拓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不仅如此,项目建设还带动了本地设备制造、工程施工、运维服务等一系列关联产业。今年7月,2025烟台市清洁能源产业链大会在莱州召开,烟台能源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围绕清洁能源产业发展作了典型发言,列出了需求清单,吸引了一大批优质企业。

“项目投资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动能,有效促进新型储能上下游产业延伸,拓展应用场景,推动储能产业链式发展。”张丰奇说。

科学布局,奔向绿色梦想

从空中俯瞰,这座初具规模的储能中心宛如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堡垒”。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一个独立项目,更是烟台市高瞻远瞩战略布局的关键一环。

根据《烟台市新型储能行动方案》,一幅宏大的“储能地图”正在港城大地徐徐展开:在全市“东西南”三个区域,集中布局三大储能中心——西部区域,布局在莱州市,辐射范围以莱州市为主,兼顾招远市和栖霞市西部;东部区域,布局在牟平区,辐射范围以牟平区为主,兼顾中心城区;南部区域,布局在海阳市,辐射范围以海阳市为主,兼顾莱阳市和栖霞市南部。

计划到2030年,“东西南”三个储能电站规划建设总规模300万千瓦,成为省内最大的市级储能项目群,通过有效平抑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出力的波动特性,提升供电质量和电网运行的安全性,促进清洁能源消纳,预计年放电量约42亿度电,可满足约28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助力烟台从“北方风电母港”迈向“北方储能之都”。

在项目建设中,绿色梦想同样体现在每一个细节里。施工方严格落实“六个100%”扬尘管控,对废料实行“分类回收+集中清运”,回收率高达100%;主动与周边村庄沟通,避开居民休息时段作业,开展“储能科普进乡村”活动,让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西部起步,烟台正谱写绿色低碳发展的新篇章。这座巍然屹立的储能电站,不仅守护着万家灯火,更以其强大的产业带动和创新引领能力,成为港城大地迈向零碳未来的生动注脚和强大引擎。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22/50009067.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