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储一号)
8月17日,中国能建自主研发的世界最大人工硐室储气原位试验平台成功完成储气密封循环试验,突破世界最高压力等级18兆帕,创下硐室规模、压力、压差、气体损失率、稳定性“五项世界纪录”,标志着该成套技术验证取得重大成功。
(人工硐室)
中国能建正全面深化压缩空气储能产业布局,目前已累计完成压缩空气储能选址签约超30座,正在加快推动甘肃酒泉、陕西铜川、山东泰安等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建设。
其中,甘肃酒泉300兆瓦人工硐室压缩空气储能示范工程预计2025年底实现首次并网,该项目的成功运行将显著拓宽压缩空气储能的选址适应性。同时,持续推动“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技术迭代,正全力研发600兆瓦级以上、24小时储能系统,加快推进地下人工硐室储气技术突破。
8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底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目标达到1.8亿千瓦以上。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容量为7376万千瓦,按此推算,2025-2027 年将新增储能装机容量超过1亿千瓦,预计带动投资金额约2500亿元。根据中国新型储能产业创新联盟预测,2030年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预计在3~3.5亿千瓦之间。
压缩空气储能因具有大功率、长时存储、高安全性、长寿命、建设周期短及绿色无污染等明显优势,可有效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间歇性、随机性问题。作为新型储能重要的技术路线之一,压缩空气储能未来空间广阔。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20/50008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