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型储能项目迎来爆单潮 储能电芯长期低价困局有望缓解

来源:中国能源网 发布时间:2025-09-18 11:23:07
分享

今年上半年储能电芯价格持续下探。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电芯报价范围为0.26元/Wh—0.38元/Wh,平均报价0.289元/Wh。不过,整体看来,该价格已较一季度的0.3元/Wh—0.4元/Wh温和下行,跌幅有所收窄。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成本逼近极限,叠加近期原材料供应减产导致价格有所上涨,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电芯价格已获得支撑,不过后续走势仍存在不确定性。

上半年价格波动幅度趋缓

近日,内蒙古能源化德50万千瓦/20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磴口县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内蒙古能源赤峰市巴林左旗40万千瓦/160万千瓦时独立储能项目储能系统设备采购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开标数据显示,上述三个项目报价范围分别为0.3960—0.5200元/Wh、0.3933—0.5200元/Wh和0.3931—0.5200元/Wh。

另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储能应用分会产业数据库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314Ah电芯均价由0.4元/Wh下降至0.3元/Wh以下,280Ah电芯均价由0.35元/Wh下降至0.3元/Wh以下。

2025年7月,源网侧锂电储能系统入围报价为0.404—0.525元/Wh,平均报价0.446元/Wh,中标加权均价0.442元/Wh,环比下降4.98%。

业内人士指出,自2024年底价格触达底部以来,虽然上半年储能电芯国内市场价格战现象有所延续,但相较于2024年价格波动幅度已明显缩小,整体呈现“长期下行、波动趋缓”的特征。

对于上半年价格波动的原因,上海金属网分析指出,成本端虽受碳酸锂持续走低影响,理论成本下行,但降本未能有效传导至终端售价,原材料对价格变动的边际影响逐步减弱,上半年大储价格波动的核心驱动因素仍为供需关系动态。小容量电芯价格上涨主要由两大因素驱动,一是海外户储需求爆发,澳大利亚23亿澳元户储补贴政策于7月1日正式实施,叠加欧洲及新兴市场持续放量;二是产能刚性约束,小储产线在总产能中占比偏低、规格切换成本高,厂商缺乏短期转产动力,供需偏紧格局支撑价格上行。

不过,从市场需求整体表现来看,储能电芯市场正实现快速增长。市场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指出,2025上半年度全球储能电芯出货规模240.21GWh,同比增长106.1%。上半年,北美市场因关税问题抢出货、中国市场因“强配取消”抢装、市场需求前置,整体呈现淡季不淡、旺季更旺的特点。

仍需理性判断价格起伏

值得注意的是,7月以来,储能电芯价格更是呈现小幅上涨势头。业内人士认为,储能电芯价格提振现象背后,是成本、需求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成本端来看,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成为直接推手。8月初,宁德时代旗下江西枧下窝矿区因采矿权证到期暂停开采,停产可能持续三个月以上。此消息直接带动碳酸锂价格快速上涨,进而推动储能电芯价格有所提振。Infolink Consulting也指出,8月内储能电芯受上游碳酸锂及正极材料涨价影响,主流厂家报价重心每瓦时上移近0.005—0.01元。短期内上游锂盐及正极价格或维持高位,对电芯价格形成支撑。

需求端的强劲增长也为价格上涨提供了支撑。今年以来海内外储能需求保持高增长,市场需求的增长超出预期,大型储能项目迎来爆单潮,与去年产能过剩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根据CNESA DataLink全球储能数据库的不完全统计,2025年1—6月中国储能企业新增海外订单规模163GWh,同比增长246%,业务覆盖全球50余个国家和地区,涉及出海企业超50家。中东、澳大利亚、欧洲为前三大市场,订单均超20GWh。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电芯价格的后续走势,市场仍需保持理性判断。有分析人士提醒,虽然碳酸锂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芯成本上升,但本轮碳酸锂上涨一定程度上缺乏基本面持续支撑。近几日碳酸锂价格已经历一定程度的回调,预计短期内,电芯价格或将趋稳。

此外,不同环节的价格表现也存在分化。Infoli‐nk Consulting指出,储能集成环节竞争激烈程度超过电芯环节,集成商议价能力较弱,上游电芯涨价压力尚未传导至集成下游,价格低位或将持续。

有望摆脱低价竞争困境

电芯价格的持续下滑已触及部分企业成本线,长期的低价竞争也使储能企业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扰乱行业健康有序发展。相较于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有着更高的利润空间,不少储能企业早已积极布局。

中信证券的研报指出,伴随海外能源转型,新能源占比提升带动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以欧美为首的海外储能市场有望迎来需求放量。国产储能产业链具备明显优势,在电芯、储能系统等环节的全球份额持续提升。从海外储能厂商来看,多数公司对中国产业链依赖程度高,在政策不确定下面临经营困境。

除了传统欧美市场,今年以来,中东、澳大利亚、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储能需求增长强劲。不过,在海外大储迎来爆发式增长的同时,对电芯一致性、安全性与规模化交付能力也提出更高要求,行业门槛将进一步抬高。国内激烈的电芯价格战已有向海外市场蔓延的趋势。

不久前,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关于维护公平竞争秩序促进储能行业健康发展的倡议》(征求意见稿)提出,鼓励成员单位以技术、服务、信誉和履约能力为基础参与市场竞争。企业应根据自身经营状况、成本评估和项目风险进行报价,避免不理性低价行为,防范“劣币驱逐良币”。

长期看来,随着行业竞争格局优化,储能电池企业将有望摆脱低价竞争困境。高盛的研报指出,预计储能电池的单位毛利润将从2025年的193元/kWh上升至2030年的203元/kWh,接近动力电池水平。同时,行业产能利用率将在2024年低谷后逐步回升,2027年有望达71%,产业链价格战压力将显著缓解。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18/50008848.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