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一日双响!科力远“电站开工+产品交付”,储能业务加速腾飞

来源:科力远 发布时间:2025-09-15 09:10:14
分享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明确到2027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1.8亿千瓦以上。在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双重助力下,科力远在一天内先后完成“博野储能电站开工”与 “保定基地储能系统产品交付”,以联合体协同模式为储能业务发展按下“加速键”。

河北双线同日发力,博野正式开工、保定基地出货

“我宣布,博野100MW/200MWh独立储能电站正式动工!”上午8点28分,随着项目中心负责人阳卫君有力的话音落下,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博野县的储能项目现场瞬间沸腾,欢呼声、鞭炮声、施工机械汽笛声相互交织,多台大型挖掘设备同步启动。作为河北省 2025 年独立电站示范项目,博野储能电站的开工,标志着其正式进入全面建设阶段。

同一时刻,另一场“能源接力”也正在上演。河北科力远保定工厂启动了200MWh储能系统产品交付工作。随着指令下达,起重机将大型储能柜吊装至重型卡车上。中午13点18分,在河北科力远总经理贾文杰及公司员工的共同注视下,一辆辆满载储能柜的卡车组成“能源长龙”,正式奔赴山东临沂的罗庄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一日之内实现“建电站”与“出产品”双线推进,背后是大储能生态联合体 “聚势赋能、协同共赢”模式的高效落地。

科力远保定基地


联合体高效赋能,打通“技术-供应链-金融”全链条

自2024年成立以来,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充分发挥资源互补优势,成功打通“技术-供应链-金融”全链条,形成“产融投建运”一体化模式和上下游协同能力。此次博野电站开工与保定基地的产品交付同步推进,正是联合体协同效率的最佳证明。

在技术层面,联合体有效汇聚了多方优势资源。科研院所和高校带来前沿理论,产业链企业贡献了关键技术领域的深厚积淀,为生产过程筑牢坚实保障,各方协同助力技术层面的完善。以储能柜为例,中创新航专注电芯生产,果下科技负责智慧管理系统开发,科力远则凭借卓越的智能制造能力赋能生产过程,通过这种分工协作实现规模化生产,提升效率。

而得益于生态模式的日益成熟,联合体产业闭环愈发稳健,独立储能电站等应用场景的项目开发、供应链保障以及建设效率显著提升,各项目顺利推进。河北科力远总经理贾文杰介绍,工厂已经为博野项目备足产品,将第一时间向项目交付。目前,工厂正在加班加点生产内蒙古1.2GWh独立储能电站所需产品。

乘政策东风,科力远坚守储能长期主义之路

《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指出,在促进新型储能应用场景拓展方面,一是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推动沙漠、戈壁、荒漠等新能源基地合理规划建设新型储能;二是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推动在负荷密集接入、大规模新能源汇集、大容量直流馈入等关键电网节点,开展独立储能电站建设。

科力远始终践行长期主义发展理念,以战略定力深耕能源领域。面对行业对储能安全、寿命与经济性的多重挑战,公司创新混合储能技术,将高安全、长循环的镍氢电池与高能量密度的锂电系统相结合,具备独特的混储技术优势,满足储能市场多元化需求。依托该技术的先进性,公司持续拓展“固态电池+锂电池”“钒液流电池+锂电池”等混合储能组合模式。

通过牵头成立大储能生态创新联合体,科力远有效地整合了产学研金服用等多方面资源。此前,公司与联合体在河北建设的井陉、望都独立储能电站均已顺利投入运营,并且收获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科力远正携手成员单位,有序推进河北、山东、内蒙古、广东等多个省份的优质独立储能电站项目。

在政策东风下,联合体“生态拼图”日趋完善,协同优势愈发彰显。科力远将继续深化与联合体各成员单位的合作,加快储能领域的技术研发和项目布局,拓展独立储能电站、零碳园区等应用场景,以实际行动助力新型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15/50008486.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