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产业规模破两千亿元!湖北“光储协同”迎黄金窗口期

来源:碳索储能 发布时间:2025-09-10 09:13:45
分享

近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湖北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两千亿元。

加入“两千亿俱乐部”,体现出湖北在能源转型方面的深厚积累。最近两年,当地新型储能产业链飞速发展完善,在已有光电新材料、电容器薄膜材料产业基础上,陆续引进储能电池、电池回收等产业布局。建成新能源配套的电化学储能电站项目6个,累计投运26.75MW/53.5MWh。

随着湖北136承接文件等一系列文件出台,新型储能重要地位越发清晰,湖北省发改委表示,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持续发力,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融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光伏存量大省的“消纳方程式”

湖北是能源消耗大省,也是新能源生产大省,除了长江、汉江带来的丰沛水利资源,鄂北、鄂西等地区光照资源充沛,年平均日照时数超过1600小时。过去几年,省内集中式光伏装机规模连续位列全国TOP5。2025年上半年,省内新增工商业分布式7.164GW,在全国排名第六,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规模20.786GW。

最近发布的《湖北省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明确,6月1日前并网的存量集中式项目,机制电量占省内上网电量比例上限 12.5%,分布式 80%、光伏扶贫 100%。机制电价为0.4161元/千瓦时。

在此背景下,集中式光伏中有80%要参与市场化竞争,可能仍面临存量压力,而分布式光伏则享有机制电价比例更高,用湖北省能源局的话说,获得了“充分保障”。

电价稳定为分布式光伏提供了“兜底”,而分布式光伏“就近开发、就近消纳”的特性,不仅能通过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以降低成本,还能在电力供需紧张时段还能成为区域电网的补充电源,进一步强化了其收益的确定性。

“光伏配储”到“光储协同”

今年8月,《湖北省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建设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发布,要求工商业厂房屋顶光伏年度自发自用电量不低于50%。《湖北新能源(风电、光伏)上网电价市场化方案》中,进一步明确“分布式项目连续两自然年自发自用率高于全省平均10个百分点以上,机制电价执行期限可增1年(最多增2年)”,鼓励项目单位通过光储协同、柔性负荷调度等方式提高自发自用比例。

储能作为解决光伏发电间歇性、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手段,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必然趋势,通过零碳园区、光储充电站等实现二者协同发展已成为行业广泛共识。

今年4月,位于武汉市东西湖区的汉欧国际物流园实现了分布式光伏板块全容量并网。光伏板覆盖了该园区3.7万平方米的仓库、冷库屋顶,光伏和风电每年可贡献约700万千瓦时发电量。园区搭配储能+充电桩,打造“风光储充一体化”智慧能源体系。

据测算,700万千瓦时的发电量主要向园区内供应,多余电量还能向电网输入绿电。园区整体用电成本降低约20%。该项目已成为湖北物流园区零碳转型样板,后期将推动零碳园区从“试点示范”转向“规模化复制”。


湖北已建成零碳园区主要模式及项目收益

“黄金搭档”,如何布局?如何运营?9月25日,由索比光伏、索比咨询、碳索储能网联合主办的2025湖北分布式光储论坛 第五届华中光伏论坛将在武汉隆重举行。届时,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等,将围绕新政与华中地区资源特点,共探光储融合发展新机遇。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参会。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10/50008162.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