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背后:能源推动变革发生
汇川技术工业零碳战略可以用一个方程式展示——“1+4+X=0(zerocarbon)”,1代表1个生态合作架构,4代表能源流、工艺流、信息流、装备流,X代表不同行业,0则为零碳未来。
郭立鹏认为,在新的生态架构下,工艺、装备、能源、信息的深度整合,将重新定义制造业。能源不仅与制造过程深度协同,实现降本增效,在新型电力市场中,能源的数字化应用,也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的收益。这一系列场景,离不开新能源设备尤其是储能设备的支持。
在发布会现场,汇川技术展示了其在储能领域的一系列重要产品。“136号文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发布彻底改变了储能的定位,储能从‘成本导向’转向‘价值导向’。技术的创新与迭代,就是为了满足这种‘价值需求’。”汇川技术储能BU总经理王晓宇说。
以PCS为例,汇川技术的PCS出货量在2022年至今在全国市场排名第三,近年来,公司根据客户实际反馈与应用场景变化,不断迭代。一方面,与不断迭代的电芯容量组成的直流侧系统相匹配,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耗损。另一方面,关注电网与电力系统对产品的要求,比如优化功率调节算法,让波动较大的新能源电力平稳地接入电网,快速响应电网指令的变化,提升构网型功能与高温适应性(如50℃以上不限额)等。
“每一项技术的升级是为用户使用场景的价值提升服务的。”王晓宇表示,储能电站的运行周期可能达到20年甚至更久,面对技术高速迭代的产业现状,公司针对性地推出了模块化系统,具备良好的兼容性与可迭代性。
能源定义制造:从用户培育到多方共创
郭立鹏强调,未来,能源将重新定义制造。工业场景90%的投资与改造,都将围绕能源电网、工艺工控和数字化展开。
这一判断的背后,是汇川技术多年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实践积淀:过去数年间,其服务覆盖工业自动化多个细分领域,积累了大量可复用的案例经验与技术能力。今年,汇川技术进一步加速生态协同,先后与易盼、双登股份、天津钢铁集团、沃太能源达成战略合作,为不同行业客户的低碳转型提供定制化方案支持。
“在工商业储能赛道,我们的核心客户集中在冶金、石油、化工、建材等高能耗行业。”王晓宇进一步补充,“过去这类客户对能源管理的规划和认知参差不齐,场景应用的产品功能设计与方案落地主要由我们主导;但今年以来,随着政策框架逐步清晰,客户正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定义’,终端需求反推产品及方案的趋势愈发明显。”
王晓宇介绍,一方面,汇川专注于工业领域有长期价值的场景配套设备的开发,比如石油钻机、压裂储能、煤矿应急电源、港口设备能量回馈等满足具体工业制造中多场景需求。另一方面,拓展储能介质的适配性,在传统磷酸铁锂电池的基础上,基于不同场景的用能特点,开发实施了以超级电容、全钒液流、飞轮储能等不同储能介质的场景方案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客户观念也在同步升级——储能行业从业者普遍认可,现阶段产品运行中故障难以完全规避,因此“全周期服务能力”成为关键。对此,汇川技术已构建从生产到运维的全产业链服务体系,构建产业生态的闭环,以提供及时高效的售后服务和预测性诊断保障客户价值落地。
总而言之,储能核心竞争力已清晰聚焦于两点:一是能否提供适配行业需求的定制化解决方案,二是能否为客户创造超越预期的长期价值——这既是汇川技术的发力方向,也是其重构储能行业生态的关键逻辑。
汇川技术凭借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积累的深厚技术功底与丰富行业经验,以“1+4+X”生态合作架构为支撑,通过不断迭代的储能产品、全产业链的服务体系以及与多方伙伴的协同共创,正从技术、生态、服务等多个维度重构储能行业生态。推动整个储能行业向更高效、更协同、更具价值创造力的方向迈进,为实现工业零碳的目标注入强劲动力。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4/5000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