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索储能网注意到,此次申报储能电站项目的企业中有通威新能源。该项目也是通威直接投资的首座储能电站。那么,该项目会不会成为通威切入储能领域的起点呢?
创始人多次为储发声
碳索储能网注意到,对于新型储能的发展,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不仅长期关注,更多次为储能良性发展建言。
2021年两会期间,刘汉元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曾表示,储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增强电力系统供应安全性、灵活性和综合效率的重要环节,是支撑能源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其中,电化学储能是除抽水蓄能以外,应用最为广泛的储能形式。
彼时,刘汉元针对当时新型储能发展给出三条建议。第一条建议是不强制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配置储能系统,以提高储能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对于自愿配置储能系统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在保障全额收购的基础上,在储能电价上设置适当的补贴价格。
刘汉元当时表示,储能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实现了电能在时间上的转移,能够帮助可再生能源进行调峰和平稳输出,在不增加电网容量的情况下,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储能的成本由谁来承担,储能转移电力的成本与光伏的上网电价相当,电源企业没有投资的动力。如能在上网电价的基础上设置一个储能补贴价格,使得对储能的投入具备回报价值,才有可能形成电网与电源企业双赢的结果。
第二条建议是支持发展系统侧集中式储能系统,将抽水蓄能电站、储能基地纳入电力发展规划与统一调度范围,通过招投标等市场化方式确定项目业主。由电网公司在网侧集中配置储能系统,因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的正外部性,为全社会共同受益,其成本由所有用户均摊。
第三条建议是加快电力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引导鼓励储能以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交易,发展储能市场化商业模式。应降低储能系统的入网障碍,允许储能作为电源参与到供电服务中,并对储能提供的调峰调频服务等进行补偿。同时可以制定更加灵活的电价政策,鼓励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发挥储能调峰的功能。
目前来看,刘汉元彼时的建议内容已逐步变为现实。首先是强制配储的取消。随着136号文明确不再将配置储能作为新能源项目核准的前置条件,经历价值觉醒的储能,已正式迈入新的时代。
其次是引导鼓励储能以独立辅助服务提供商的角色参与市场交易。随着《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能源规〔2021〕1051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发改办运行〔2022〕475号)等政策的发布,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参与电力市场配合电网调峰也已照进现实。
不过,如此看好储能的通威,近年在该领域的布局却极为克制。同花顺显示,去年12月曾有投资者向通威董秘提问,公司是否考虑发展线下新能源储能电站项目。彼时,通威给出的回复是暂无考虑大规模发展储能业务的规划。
深入通威2024年年报可知,本次申报储能电站项目的通威新能源主要肩负光伏电站保值运营与开发的重担。截至2024年底,公司持有光伏电站56座,并网装机容量4.67GW,在手已核准的总装机容量5.51GW,并无储能电站相关布局。
另据通威新能源官方公众号,今年2月,通威新能源才与金堂县人民政府签约,双方共建“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暨150MW/300MWh共享储能项目。以上细节无不反映出通威对于发展储能的克制。
那么,又是哪些原因促使通威下定决心投建金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的呢?
四川储能发展的参与者
碳索储能网综合分析认为或有两方面原因。首先源于管理层对于储能的关注与认可。从呼吁取消强制配储,到建立健全电力市场,再到发展储能市场化商业模式,刘汉元近年来的就储能发展提出的每条建议都切中要害,直击储能发展的痛点与堵点。
某种程度上讲,通威管理层不仅长期关注储能的发展,更洞悉了储能发展面临的问题。通威之所以在动作上保持克制,或是出于企业经营的考量。毕竟,通威是高纯晶硅市占率全球第一的龙头企业,以及光伏组件出货国内前五,完全没有必要为了多元化而多元化。此番通威下定决心投建储能电站亦应于公司经营策略有关。
其次,碳索储能网认为通威布局金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还应与四川明确大力发展新型储能发展密不可分。碳索储能网注意到,自2024年年底以来,四川省聚焦新型储能发展,出台了一揽子政策、通知。
比如今年1月,四川能源局发布的“关于促进新型储能积极健康发展的通知”便明确,积极发展电网侧储能、稳步推进电源侧储能、灵活发展用户侧储能。
再比如今年3月四川省发改委价格处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的通知》。该文件除明确独立储能电站、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的充放电价格外,还明确202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运的用户侧新型储能项目,在投运后两年内保障新型储能设备正常运行导致用电设备增容而新增的容(需)量电费,纳入全省统筹疏导。
一系列政策、通知的出台,不仅擘画了四川新型储能发展的蓝图,更打通了新型储能发展的现实堵点。对于关注储能发展已久的通威来说,一揽子政策、通知所创造的良好投资环境,显然也是促使公司选择投资储能电站的一大动因。
更深层次看,下场投资储能电站亦是通威推动光储融合发展的积极尝试。今年2月,刘汉元曾在《新型工业化》杂志发表《推动光储融合发展构筑绿色能源未来基石》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表示储能大规模应用的技术条件已经成熟,需要观念先行、措施到位。
他认为,国内如果各项政策措施力度到位,有望通过光伏发电、储能,加快汽车电动化、能源消费电力化、电力生产清洁化进程,可以拉动平均每年10万~20万亿元的投资规模,从而有效扩大国内市场、促进就业,成为未来驱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并助力我国早日实现“双碳”目标。
他表示,通威已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负责源网荷储和供能减排的综合事务。在内蒙古、云南、四川、江苏等地的项目中,采用源网荷储的半离网但不脱网模式,有效解决能源和排放问题,加快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规模化发展。
展望未来,他明确,作为推动我国光储融合发展的领军民营企业,通威将坚定不移推动光储融合发展,不断强化科技创新,持续拓展全球合作,助推全球能源转型和世界可持续发展,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贡献通威智慧和通威力量。
在碳索储能网看来,通威加码光储融合已是明牌,后续公司在储能领域的动作亦有望增加,未尝不可将金堂独立共享储能电站视作公司新战略的新起点。
您如何看待通威光储融合发展的前景呢?不妨移步评论区聊聊。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4/50007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