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1000MWh!全国最大“煤电+熔盐”储能项目投产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9-01 14:06:22
分享

8月30日上午,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传出重磅消息——1000兆瓦时“煤电+熔盐”储能项目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正式投产运行。该项目是全国规模最大、首台套吉瓦时级煤电熔盐储换热成套装备及控制系统,破解了传统煤电“以热定电”的行业困局,每年可消纳1.28亿千瓦时新能源、减碳8.5万吨,同时将原有供热能力提升至173%,实现供热发电两不误,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此次投产的“煤电+熔盐”储能项目,是国家首批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该项目最大的亮点,就是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完全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编制了自主知识产权计算软件,开发出“锅炉-汽机-储热”多能流耦合分析工具,创新提出“主蒸汽+热再蒸汽+四抽蒸汽”三路抽汽方案,让熔盐储热系统与煤电机组实现深度“牵手”。

以往,传统煤电常陷入“供热就得少发电,发电就难保供热”的两难,而熔盐储热技术就像给机组外接了一个体量庞大的“储热宝”。

在煤电机组运行的腰谷时段,将机组富裕热量“喂饱”熔盐储罐,将热能储存在390摄氏度的高温熔盐罐中;而在煤电机组需顶峰出力的高峰时段,再将储存在高温熔盐罐中的热能释放出来,转化为高温蒸汽用于供热或发电。

据国家能源集团安徽公司宿州电厂熔盐项目负责人廖世伟介绍,该项目投运后,宿州热电厂机组调峰能力将从原来的50%~80%额定负荷拓展到30%~100%,向上向下调节空间各增加20%。

在保证最大供热量连续供热5小时的情况下,机组最低发电负荷能压到30%;当机组需要满负荷“顶尖峰”时,熔盐系统也能持续4小时提供对外供热蒸汽,真正实现“供热发电两不误”。

“我们在研发过程中,创新提出‘三热源’梯级利用储热方案,攻克主蒸汽冷凝储热、利用再循环突破夹点温差等关键核心技术,使火电机组的调节能力在原基础上提高一倍。”国家能源集团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储能技术研究中心储热专业总工程师丁涛向记者介绍。

丁涛表示,该项目兼具安全、高效、经济等多重优势。安全性上,熔盐储热相较于电化学储能具有一定的安全优势,且不像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对地理条件有严格要求;效率方面,储放热系统整体效率高达83.4%;经济性上,项目总投资约3.4亿元,对应1000兆瓦时储热容量,单位造价340元/千瓦时,成本优势显著。

当前,我国煤电机组装机容量已达12.1亿千瓦,如何让存量煤电“活起来”、转型为支撑性、调节性电源,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课题。业内专家表示,宿州项目的成功,不仅为这一课题提供了“参考答案”,更形成了科技赋能煤电转型的新范式——目前相关技术已在国家能源集团荆州热电、陈家港电厂推广应用。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901/50007432.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