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政下储能项目如何避免 “赔本赚吆喝”?天合储能用两点破局

来源:天合储能TrinaStorage 发布时间:2025-08-29 08:03:54
分享

当电力市场化改革的 “春风” 吹遍储能行业,你是否也在困惑:新能源全面入市后,储能怎么配才合规?独立储能电站的收益模式到底怎么设计才划算?更让人揪心的是,投了大成本建项目,却害怕因电池故障、安全事故 “打水漂”——这些痛点,是不是正戳中当下多数储能从业者的心声?

8 月 28 日,在第二届电力行业新型储能发展大会上,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区储能解决方案总监黄守彬带来了主题分享《新政下的储能:性能指标重塑与安全体系升级》。没有空泛的理论,而是用实打实的数据、案例和解决方案,拆解了新政下储能行业的 “变与痛”,更指明了 “赚钱又安全” 的破局路径。

新政下的储能:

一边是机遇,一边是考题

黄守彬在报告中先抛出了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2024 年我国储能年度装机量已达 42.37GW/101.13GWh,平均配储时长约 2.4h,其中华东、西北、华北三大区域贡献了约75%的增量 —— 江苏、浙江的工商业储能需求激增,新疆、内蒙的 “沙戈荒” 大基地配套储能紧锣密鼓,广东、山东的电力现货市场更是给独立储能打开了 “盈利窗口”。

但机遇背后,新政也抛出了三道 “硬考题”:

收益考题:新能源配储占比 38%、独立储能占比 54% 的市场结构下,怎么才能不依赖补贴?山东的 “容量租赁 + 现货交易 + 容量补偿”(160 元 /kW/ 年租赁指导价)、江苏的 “迎峰度夏放电按燃煤基准价(0.391 元 /kWh)结算”,这些地方新政的收益模式该怎么落地?

性能考题:电力调度对储能的响应速度、充放电效率要求越来越高,可 2024 年电化学储能非计划停运中,37.94% 都源于电池问题 —— 效率不达标、衰减太快,项目寿命期内的收益直接 “缩水”。

安全考题:更让人揪心的是安全事故:超过 70% 的事故项目运营不满 3 年,电芯热失控、光储联动失效、远程运维跟不上,不仅让项目停摆,更让行业信心受挫。

破局关键:

性能指标要“重塑”,安全体系得“升级”

新政不是“紧箍咒”,而是倒逼行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指挥棒”。黄守彬在报告中强调,应对新政挑战,核心要抓住“性能”和“安全”两大核心——这也是天合储能一直在深耕的方向。

在性能重塑上,天合储能给出的答案是“增效率得收益”。黄守彬算了一笔账:假定其他条件不变,一套储能系统全生命周期(80%EOL)内,综合效率从85%提升到89%,能多赚1679万元;而以辅助功耗为变量来看,辅助功耗每兆瓦时耗电功率增加1kW/MWh,支出费用平均增加10%,折合人民币约130万元——这意味着“高效低耗”不再是选择题,而是新政下的“生存题”。

天合储能的Elementa 金刚3 交直协同解决方案,正是这一理念的落地:从“懂电芯、懂协同、懂交易、懂安全”四方面构建核心优势,把每一度电的价值算到极致:

懂电芯:天合储能自研自产587 Ah长寿命天合芯,可实现首年零衰减。配套自研BMS,可对电芯30+ 项关键指标进行深度监控,具备故障提前预警能力,根因定位准确率超过 99%,将电池寿命衰减延缓 10% 以上,保障系统长期稳定运行与资产价值。

懂协同:天合储能长期坚持全栈自研路线,覆盖从电芯、电池舱到AC侧系统的全栈集成制造能力。系统可在工厂内完成前置联调,避免售后责任划分带来的摩擦,提升运维效率提升90%。结合云边协同管理,实时在效率与寿命之间做动态优化,并实现全场景适配,提升电站运行的整体健康度与可靠性。

懂交易:天合储能通过技术整合,构建了BMS/EMS/PCS的3S融合架构,支持毫秒级需求响应。配合天合自研AI辅助交易工具GainCube,严格执行“一省一策一站”定制化交易策略,收益率可提升10%以上,帮助业主在电力市场化机制下获取更高价值。

懂安全:该方案具备极强的环境适应力,支持-35℃至55℃宽温运行,IP67防护及C5防腐能力,以及5000米高海拔适应能力,从根源上降低事故风险。使其能够在沙戈荒等极端场景下依然保持稳定、安全与高效。

不止于方案:

天合储能的“长期主义”

黄守彬在报告最后提到,新政下的储能行业,早已不是“建完就了事”的时代,而是“全生命周期运营”的比拼。为此,天合储能不仅提供产品,更打造了“闭环式”服务体系:

属地化服务:天合储能构建了覆盖全球的完善服务网络,提供从项目咨询、设计、安装到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本地化服务;

智能运维:依托全栈自研体系,天合储能进一步构建了涵盖电芯状态诊断、热失控预警、智能温控管理等在内的AI驱动故障监测系统,可实现运行参数实时监控与48小时风险预警,用数据化手段轻松解决;

全栈交付:从项目规划、联调测试到质保管理,全程标准化流程,让业主省心更放心。

大会期间,黄守彬受邀和寻熵研究院等专家一起发布了《中国独立储能发展报告2025》,该报告中收录了多个储能企业的标杆案例,其中就有天合储能青海海西克鲁克电网侧共享储能项目、从技术路线,到电站运营,到参与电网调度,再到支持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这些标杆项目的深度解码,可为行业提供有益借鉴,并带来一定的商业启示。

当电力市场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储能行业正在告别“野蛮生长”,走向“精耕细作”。黄守彬在第二届电力行业新型储能发展大会上的分享,不仅是天合储能的实践总结,更像是给行业的一份“生存指南”——新政下,唯有以“性能”为矛、以“安全”为盾,才能在储能赛道上走得稳、走得远。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29/50007261.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