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我国能源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4万亿!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8-28 15:52:26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曾做出重要部署,要发挥好能源产业优势,把现代能源经济这篇文章做好。“十四五”期间,能源经济呈现出“总体平稳、向新向好、韧性增强”的良好态势。在资本市场,能源上市企业活跃度显著,生态持续优化。即日起,中能传媒推出系列报道,从市值、数量、营收和利润等方面的亮眼数据,一窥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后逻辑。

“十四五”期间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双轮驱动

能源上市公司总市值超14万亿

8月18日,沪指创下自2015年8月20日之后的十年新高。与此同时,根据实时数据统计,截至10时34分,A股市值总和突破100万亿元,创历史新高,这也是A股历史上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大关。

总市值的攀升,不仅反映出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成色,更体现出各方对中国市场的信心。其中,能源上市企业活跃在资本市场,是备受关注的赛道,孕育出超10万亿规模、向上生长的“能源势力”。

记者据wind数据统计,能源行业总市值从2021年的11.72万亿元,增至2024年底的14.17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6.53%。这背后是传统能源“稳底盘”与新能源“拉增长”的双轨并行,不仅反映出能源行业在转型期的整体温和扩张,更可窥见能源企业一次次从创新中萌芽和裂变,向变革、高效、“智”造的新阶段爬坡伸展。

传统能源“稳底盘”

截至2025年8月18日的A股市值前十名单,能源领域两家公司市值超万亿,其中包括中国石油(1.39万亿元)和宁德时代(1.25万亿元),二者分别代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领域。

此外,中国海油、中国神华、中国石化、长江电力、华电新能、陕西煤业、阳光电源、中国核电、中国广核、国电南瑞、隆基绿能等10余家能源央企、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总市值超千亿,体现了能源行业在资本市场的整体权重和增长潜力。

这些公司覆盖石油天然气、煤炭、电力、新能源等多个细分领域,反映了中国能源行业的龙头格局。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阳镇在接受中能传媒记者采访时表示,“十四五”期间,能源行业在总体“稳增长”的进程中呈现出结构性调整与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的新特征。以风电和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据彭博新能源财经发布的《2025年能源转型投资趋势》年度报告显示,仅2024年,中国在能源转型领域投资总额达8180亿美元,超过美国、欧盟和英国投资之和,同比增长20%。

以目前能源领域市值最高的中国石油为例。在“十四五”起步之年,2021年9月18日,中国石油总市值站上1.03万亿元。到“十四五”收官之年的8月18日,中国石油总市值达1.39万亿元,在此期间市值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7.95%。

中国石油市值的增长,与我国推进油气行业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密不可分。受益于此,叠加国际原油价格震荡上行、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复苏、油气产品需求增加等原因,其主要产品实现了量效齐增,净利 增长的重要因素。

阳镇认为,能源安全支撑国家总体安全能力不断强化。一方面积极推动煤炭、油气、核能、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积极发挥油气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和兜底保障作用,另一方面,能源全产业链数字化、智能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整体提高了能源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有效实现能源供给效率改善与安全保障能力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8月18日,A股市场迎来重磅央企重组标的——中国神华在披露收购13家能源资产预案后正式复牌,盘中最高市值达到8200亿元左右。

根据中国神华公告披露,以2024年底数据计算,13家收购标的合计营业收入为1259.96亿元、合计总资产高达2583.62亿元。叠加中国神华原有超6000亿元资产,收购完成以后,中国神华总资产将直逼万亿元。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张绪成对此表示:“大规模资产收购,目的是强化一体化运营‘护城河’。标的公司资产质量优异,涵盖资源禀赋优异的煤炭企业和高科技煤化工企业,将显著提升中国神华的整体盈利水平。通过本次收购,预计中国神华的资源保有量和产业链完整性将得到显著提升,有利于其长期发展。”

这不仅是2025年规模最大的央企并购案,更是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在资本市场的关键落子。换言之,收购完成后,A股有望迎来又一家“万亿级”能源巨头。

新能源“拉增长”

7月30日,宁德时代发布2025年半年报。从数据上看,宁德时代上半年实现总营收1788.86亿元,同比增长7.27%;归母净利润304.85亿元,同比增长33.33%。

根据相关数据,今年1~5月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全球市占率为38.1%;在储能领域,今年1~6月,宁德时代储能电池产量位列全球第一。这意味着,全世界每三辆新售出的电动汽车中,就至少有一辆使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可以说,“十四五”期间,以宁德时代为代表,我国新能源企业加速崛起,成为中国能源硬核实力的新名片。过去5年,是我国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黄金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高强“聚光灯”。

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在光伏、风电、储能、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培育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在全球能源产业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2021~2024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额累计超1500亿美元,对33个国家出口额增速超100%。

2024年,全球风电整机商新增装机容量排名前4名的均为中国企业,分别是金风科技、远景能源、运达股份、明阳智能。

新型储能成为能源领域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截至2024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占全球总装机40%以上,年均增速超130%,“十四五”以来规模增长20倍。

“新能源企业继续受资本市场青睐,‘十四五’前四年,新能源领域IPO募资超3000亿元。例如首航新能、天合元氢等企业通过上市加速产能扩张。新能源上市企业呈现出规模扩张与技术突破并行、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显著特征。部分上市企业通过技术迭代、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整合巩固优势。”国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研究所副室主任叶小宁说。

从政策驱动走向市场驱动,从“卷价格”走向“卷价值”“卷技术”——这最终共同重塑了“十四五”中国能源经济的底层逻辑。

阳镇认为,新能源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多方综合发力的结果。在政策方面,国家持续构建立体化政策支持体系,全面激活新能源上市企业发展动能;在市场方面,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优势以及伴随着集团式的新能源产业链“出海”日益频繁,中国新能源上市企业进一步形成海外一体化产能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支撑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的技术积累与技术创新优势成为夯实新能源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座。以动力电池为例,从液态锂离子电池到半固态锂电池,从刀片电池、麒麟电池到800伏高压碳化硅平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核心技术不断突破,在创造高技术含量的优质产品同时也塑造了新的全球名片。”阳镇说。

业内预计,当前能源转型和技术革新浪潮澎湃,新能源领域将继续成为资本市场的关注热点。行业主体通过资本市场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结构,借助资金加速技术创新,正为新能源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计‘十五五’期间新型储能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政策支持更注重市场机制建设,如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健全容量补偿机制,以体现储能的调节价值和容量价值。民营资本将加速入局虚拟电厂等新业态。随着新能源制氢成本不断下降,再进一步考虑从碳市场获取碳减排收益,其成本可低于煤制氢,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叶小宁预测,未来五年,新型储能、氢能、虚拟电厂等新业态将迎来飞速发展,市值有望跻身千亿阵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828/50007232.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