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人找桩”变“桩找人” 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破解充电难题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25-07-11 16:45:37
分享

7月10日,第26届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人才交流洽谈会上,由大连坤达自动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坤达)研发的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首次亮相,引来不少人驻足侧目。这一款能够提供“无感”充电服务的移动储能机器人即将投入市场,标志着新能源汽车充电模式正从传统的“人找桩”向便捷的“桩找人”转变。

7月10日,第26届海外学子(大连)创业周人才交流洽谈会上,企业副总经理正在演示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摄

技术成熟催生市场良机

“锂电池技术成熟与成本断崖式下降,让移动储能产品迎来了破土而出的最佳窗口期。”大连坤达副总经理韩刚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他介绍,近年来,我国锂电池每瓦时单价从一元多大幅降至三毛多,预计后期还有降幅空间。这使得100千瓦时电池包的成本显著降低,移动储能方案的投资回报率变得清晰可观。“我们判断2025至2026年是关键市场临界点,提前布局是为2027年后全面占领市场奠定基础。”韩刚说。

记者了解到,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项目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启动,其成功关键在于突破了能源管理与高负载移载两大技术壁垒。

在智慧能源系统方面,坤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团队的支持下,成功整合了储能单元、功率变换单元、充放电单元及智能电池管理系统(BMS)。“优秀的BMS如同电池的‘健康管家’,能显著优化充电效率、延长电池寿命,这是算法上的核心难点。”韩刚强调。而在移载底盘系统上,坤达依托自身在机器人领域的深厚积累,自主研发的底盘可安全承载1吨重量,同时确保起步停止平稳、动力响应迅速、人员操作便捷,打破了市场上常见的“现成底盘+电池箱”简单拼装模式。

小身材大能量 直击车主痛点

“市场上主流的100度电储能充电设备往往体积庞大,长度超2米、宽1.5米,应用受限。而我们通过高度集成化设计,显著缩小了体积。”韩刚向记者展示了产品的核心优势——小巧灵活且电量充足,使其在空间有限的停车场等复杂场景中游刃有余。

产品的设计理念直指新能源车主的“挪车焦虑”。韩刚描绘了典型场景——车主在展会充电,刚离开不久,手机便接连收到充电完成通知和“天价”占位费警告,被迫中断行程匆忙挪车,还可能因占用充电位遭人抱怨。坤达的移动储能机器人服务则能实现“无感充电”,车主通过App预约服务后,即可安心办事,充电全程及后续挪车均由平台和人员完成,彻底免除车主的时间和金钱焦虑。

在市场推广方面,大连坤达已取得实质性进展。韩刚透露,公司已与大连城投、北京停车场管理单位等达成深度合作意向,量产即将启动。产品定价区间预计在18万至22万元。

更引人瞩目的是其创新的运营模式。大连坤达同步打造了能源智能管理平台,借鉴共享单车的调度理念,可根据城市活动热点需求,智能调度移动储能机器人集群,动态配置充电资源。“就像调度共享单车一样,哪里有需求,我们的‘移动充电宝’就调度到哪里,目标是构建灵活高效的城市移动能源服务网络。”韩刚形象地描述。

据悉,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搭载高安全性磷酸铁锂电池组,与物联网及云端智能管理平台深度融合,用户通过配套的App和小程序即可便捷使用。韩刚介绍,下一代产品将集成自动导航和无人调度能力。未来,大连坤达还将依托5G、物联网等先进技术,持续推动产品智能化升级,并积极探索其在民用储能领域更广泛场景的应用潜力。

从被动寻找充电桩到享受主动上门的充电服务,坤达移动储能机器人的亮相,不仅是一次充电方式的革新,更是城市能源服务向智能化、便捷化、人性化迈进的重要一步。它的量产落地与商业模式推广,将为破解新能源车充电难题提供全新的“坤达方案”。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11/50003718.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