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十亿级充电宝“霸主”跌落神坛,别让悲剧在储能行业重演

来源:碳索储能网 发布时间:2025-07-09 11:33:13
分享

充电宝事件余震未消。继产品大量召回、3C认证被取消、倒闭传言四起、旗舰店全部下架后,7月6日,罗马仕宣布停工停产半年,90%员工被放假,电商平台上,有消费者的退款进度排到17万名之后。昔日行业巨头深陷泥沼。

这场“由原材料引发的系列血案”,暴露出供应链管理缺失引发的巨大风险。也为储能市场拉响了警报——“别让充电宝的悲剧在储能领域重演”。

从核心技术与生产方式来看,储能市场情况与充电宝非常类似,首先,二者均以“电芯”为核心竞争力。其次,受市场需求与成本控制的影响,电芯代加工、向外采购、层层分包现象几乎成为储能业内常态。甚至充电宝事件中的电芯供应商,也是不少储能企业的供应商。

与此相反的是,仍有不少储能企业持续投入重金,进行生产线搭建与升级,将生产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

有人会认为,这是在便捷的“外卖时代”,花费重金“自建厨房”,吃力不讨好。但碳索储能网认为,“自建厨房”不仅是规避质量风险的有效手段,更是在愈演愈烈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独门秘方”。

品质“生命线”,筑牢产品根基

用于充电宝的消费类电芯容量较小,锂电芯容量一般在2000mAh至5000mAh之间。储能电芯容量大,随着产业技术的不断升级,产业主流314Ah电芯正被容量更大的电芯取代。如果发生热失控,也将造成更严重的安全危害,因此保证产品品质与安全更为重要。

独立生产线不仅将来料把控、工艺标准监测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而且对产品检测与监控更有优势。比如,代工产线与委托产品参数不可能完全吻合,接到订单后会对工序和模板进行临时调整,但不会同时迭代生产监控采样点,导致关键生产数据无法实时监测,只能通过下仓数据筛除坏品,这种方法反应慢、效率低,非常容易导致质量不稳定、次品难追溯。罗马仕此番“信任危机”越演越烈,正是由于有问题产品难定位导致。

面对突然增长或者供应链出现问题时,企业可迅速调整生产计划,如加大生产力度,保障产品的稳定供应等。在接到特殊订单需求时,从产品设计、工艺调整到生产交付,通过各环节高效协同实现快速响应、抢占先机。

创新“试验田”,激发发展动能

在政策利好与市场需求的双重呼唤下,储能企业的身份已经从简单的设备供应商,转变为能源场景的“设计者”和“架构师”,对从业者自主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独立生产线正好给了企业更大的“创新自主权”,提供了跑赢“价格战”的利器。

在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可以依据对市场趋势的判断、技术研发的方向,灵活调整生产工艺和产品参数。进行试生产、小批量生产和量产,实现新技术、新产品的加速落地。

在系统集成层面,拥有电芯生产技术的创新优势进一步凸显。基于自主生产线开发的模块化电芯设计,能够实现电芯与电池管理系统(BMS)、热管理系统的深度融合。

例如,通过优化电芯的极耳布局与连接方式,降低模组内部的电阻损耗,提升系统充放电效率;借助热仿真模型与生产线工艺优化,实现电芯间的温度梯度控制,增强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标准化电芯生产流程也为储能系统灵活扩容与定制化开发提供了基础。

标准“指南针”,助力健康发展

2024年储能行业新增产业相关标准31项,2025年以来,已有10项标准出台实施。但是,与储能关键技术更新周期为半年,应用场景向复杂多元方向极大拓展下相比,行业标准的更新速度依然太慢。在很多新型领域与技术方面,标准没有及时更新甚至为空白,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安全事故频发,进而抑制行业的整体发展与投资信心。

在此背景下,储能企业的独立生产线或将成为破局关键,以实践验证数据、以数据支撑标准,为行业规范的完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现实土壤。

在电芯性能方面,明晰了电芯于不同温度、环境下充放电的阈值,以及所能承受的压力极限等关键参数;工艺参数上,掌握了各类工艺环节的精准数据,保障生产流程的顺畅与产品质量的稳定;安全标准方面,通过生产线模拟储能系统从生产、安装到运维的全周期场景,提供实验数据。

充电宝的警钟犹在耳畔,对储能行业来讲,选择“自建厨房”,不仅是选择了一种生产模式,更是在关乎产业未来的生存博弈中做出选择。在能源革命与市场波动的双重考验下,紧握技术话语权与生产主动权,实现从“跟跑代工”到“领跑标准”的转型——这是储能产业驶向万亿蓝海的必由之途。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09/50003663.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