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从弃电难题到能源宝库:乌兰察布百亿储能项目的逆袭之路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7-01 12:53:29
分享

在全球加速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时期,储能技术成为破解新能源消纳难题的 “金钥匙”。2025 年 6 月 30 日,总投资 92.67 亿元的 105 万千瓦 / 630 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卓资县梨花镇破土动工,标志着我国在大规模储能领域迈出突破性一步,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该项目占地面积达 700 亩,采用国际领先的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这一技术革新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在能量转换过程中,因压缩热浪费导致效率普遍仅约 40%-50%,而本项目通过创新设计,实现能量转换效率超 65%。其原理在于,在空气压缩储存能量时,同步回收压缩热并妥善储存;当需要释放能量时,利用储存的热能加热空气驱动涡轮发电,极大减少了能量损耗,使储能效率显著提升。​

从建设规划来看,项目计划于 2026 年 12 月 31 日建成投用,建设周期紧凑且高效。一旦落成,它将展现惊人的 “能源吞吐” 能力,每年可存储超过 20 亿千瓦时新能源电量,相当于满足约 60 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以户均年用电 3500 千瓦时计算) 。经济效益同样亮眼,预计实现年销售收入约 10 亿元,创造税收 1 亿余元,不仅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活力,也为投资者带来可观回报。​

在生态效益方面,该项目的价值更为深远。内蒙古作为我国新能源大省,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庞大,但长期面临弃电难题。数据显示,过去部分年份新能源弃电率高达两位数,造成巨大资源浪费。而 105 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犹如一个巨型 “充电宝”,在新能源发电过剩时及时 “吸纳” 多余电量,在用电高峰时稳定 “输出”,有效减少弃电现象,显著提升新能源发电利用效率,为我国 “双碳” 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与国内外同类项目相比,该项目的规模优势与技术先进性尤为突出。例如,河北张家口 100MW/400MWh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虽已投用,但在装机容量和储能规模上均小于本项目;美国 McIntosh 项目作为传统压缩空气储能的代表,其效率也低于本项目采用的先进绝热技术。可以说,乌兰察布项目不仅是我国储能技术迭代升级的见证,更有望成为全球大规模储能领域的标杆案例。​

105 万千瓦 / 630 万千瓦时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建设,是我国能源转型道路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推动了储能技术的创新突破,更以实际行动证明,通过技术革新与大规模工程实践,新能源消纳与电网稳定性难题能够得到有效解决。随着项目的逐步推进,我们有理由相信,它将为我国乃至全球的绿色能源发展提供宝贵经验,助力世界早日实现可持续能源的未来。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701/50003506.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