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多能互补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

来源:中国电力报 发布时间:2025-05-21 13:16:11
分享

多能互补模式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新范式

——“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观察


作为全球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水风光蓄一体化开发不仅是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动能源安全、生态保护与经济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


5月18日,在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建设”专题研讨会上,国内外专家学者聚焦政策、技术、实践多维度,共议这一战略的实践意义及发展方向,为全球能源转型与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智慧与动力。

▲雅砻江流域清洁能源开发始于二滩,二滩水电站是中国20世纪投产的最大电站,采用国际招投标,设备制造及安装技术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巨型流域 亿级壮举


水风光蓄一体化是一种能源多能互补的创新实践,中国大坝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汪小刚指出,其核心在于统筹水电、风电、光电等资源的时空互补性,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体系,通过流域一体化开发,依托水电抽水蓄能的调节能力,可平抑风光发电的波动性,提升清洁能源整体应用效率。


我国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开发条件优越,技术经济互补显著,这一特征在四川省表现得尤为突出。研讨会上,四川省能源局局长邓超以一组数据展示了四川的实力:截至2024年底,清洁能源装机约占四川省电力总装机的85%,其中水电装机约占71%、风电装机约占6%、太阳能发电装机约占8%。


作为中国清洁能源资源最富集的省份之一,邓超透露,为推动能源开发从单一项目向系统集成转变,四川规划建设金沙江上游、金沙江下游、雅砻江流域、大渡河中上游四个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其中,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的实践更富成效。

▲国家首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雅砻江腊巴山风电,实现了风机智能系统定制化开发,为我国风电项目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作为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的九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本阶段规划规模7800万千瓦,2035年建成后每年可贡献绿色电能约2000亿千瓦时,随着资源条件的进一步落实,雅砻江基地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水风光互补基地。


“目前,基地已投产清洁能源装机近2100万千瓦,在建装机约1340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1.1万亿千瓦时,以锦屏、官地水电站为起点的锦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累计输送电量超4300亿千瓦时,是‘西电东送’输送电量最多、效益最突出的线路。”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孙文良说。


记者在研讨会上了解到,目前在雅砻江流域,卡拉水电站、孟底沟水电站和牙根一级水电站已核准在建,有望在2030年前后贡献增量,合计装机容量372万千瓦;两河口抽水蓄能电站核准在建,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和盐源抽水蓄能电站已经核准,合计装机容量490万千瓦;另有五个共477万千瓦的新能源项目同步在建,预计今年投产337万千瓦。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唯临指出,从风、光资源的时空分布来看,雅砻江流域中下游地区的夏、秋季的风、光资源存在一定的互补性。尽管现阶段雅砻江流域规划有7800万千瓦清洁能源,但从综合资源存有量和开发可行性上讲,未来将扩展至亿千瓦级规模。


多能协同 智创未来


尽管我国已在雅砻江、金沙江、大渡河等流域布局多个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但随着开发规模的扩大和技术复杂性的提升,这一模式也面临多重挑战。


汪小刚指出,水风光系统的联合调度、智能运维安全稳定运行等技术尚未完全突破,电力外送通道利用率、跨区域电力交易规则等市场化配套政策亟待完善。对此,他呼吁推动产学研深度协同发展,共同构建联合创新平台。


国投集团雅砻江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成立的联合创新中心,以及华为数字能源牵头打造的清洁能源大基地联合创新中心正是通过“技术攻关+产业落地”双轮驱动,为全球水风光基地建设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雅砻江柯拉一期光伏电站,创新运用智能跟踪支架融合AI技术,实现光伏设备智能化运维。


华为数字能源联合创新CTO莫群介绍,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已从高速发展阶段进入有序发展阶段,同时也进入联合创新的活跃期,联合创新中心的成立,就是协同多方资源进行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以及解决方案的创新,以应对行业发展面临的难题。现阶段,联合创新中心聚焦清洁能源大基地,围绕新能源电力送出难、运维难的课题,正进行系统级、产业级的创新规划。


水风光一体化发展,必然面临着电源侧的风光波动、水电耦合以及电网通道约束等挑战,许唯临院士认为,对于亿千瓦级雅砻江流域来说,这种挑战更加突出。


“从电源侧来看,雅砻江流域整体规模大、风光占比高;从电网侧来看,雅砻江流域已投运的七个水电站,分属于国调、网调和省调,在此情况下,既要保证电量的保供、消纳清洁能源,还要确保系统的安全稳定,其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许唯临进一步解释道。

▲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在建最大新能源项目——扎拉山光伏电站,项目构建智能运维平台,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化光伏电站。


解决巨型流域水风光储一体化系统面临的运行调控、并网消纳、源网互动和能水协同难题,许唯临建议,需要提出多能互补时空特性的分析方法、提出集群划分和柔性互补能力评价的方法、建立分级聚合、协同运行的技术和一体化系统互补协调智能优化调度的技术。


为进一步做好全国水风光蓄一体化基地开发,孙文良提出倡议,做好一体化资源配置、强化一体化规划布局、推动一体化开发建设、探索一体化联合调度、开展一体化市场消纳,同时建议深化对电源侧抽水蓄能功能定位的认识并完善支持政策,大力推进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相关智能建造、运营技术研发及应用,深化与国内外优质单位的战略合作。


水风光蓄一体化不仅是一种技术路径,更是一场深刻的能源革命。从政策顶层设计到技术微观创新,从雅砻江实践到全国推广,中国正以系统思维破解能源转型难题。未来,随着智能化、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深入推进,这一模式有望成为全球能源绿色转型的“中国方案”,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新范式。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521/50002490.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