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大柴旦 100 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成功投产运行

来源:碳索储能网整理 发布时间:2025-05-17 10:20:59
分享

近日,大柴旦 100 万千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其包含 7 种储能类型的实证基地成功实现投产运行。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该项目在储能技术应用方面达到了新高度,也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该储能项目总装机规模为 200 兆瓦 / 800 兆瓦时,由青海省首个 7 种形式储能实证基地和集中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 175 兆瓦 / 700 兆瓦时组成。其中,实证基地的储能类型丰富多样,涵盖了高压直挂式磷酸铁锂电池储能 23.6MW/94.43MWh、飞轮储能 1MW/0.025MWh、超级电容 1MW/0.00833MWh、钛酸锂 1MW/0.5MWh、钠离子电池 0.5MW/1MWh、半固态电池 1.37MWh/2.04MWh、全钒液流 0.5MW/2MWh。如此多元化的储能配置,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探索不同储能技术在实际运行中的性能表现,为未来大规模储能电站的建设提供宝贵的实践经验。​

大柴旦 100 万千瓦风光储项目本身规模宏大,其光伏工程装机 70 万千瓦,风电工程装机 30 万千瓦,总体按照 20%*4 小时的比例及充放电时长配套建设储能系统。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后,年均发电量可达 19.07 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 57.33 万吨,年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 143.33 万吨、二氧化硫减排量约 0.49 万吨、烟尘减排量约 2.61 万吨、氮氧化合物减排量约 0.42 万吨,在节能减排方面成效显著。​

此次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的投产运行,对项目整体的稳定高效运行意义重大。储能系统能够有效调节风光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提高电力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确保新能源电力能够更好地并入电网,满足社会用电需求。同时,7 种储能类型的实证基地也将成为新能源技术创新的重要平台,推动我国储能技术不断发展进步。​

大柴旦风光储项目配套储能电站工程的成功投产,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构建国家绿色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增添了新的动力。​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517/50002402.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