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该工厂共有3条生产线,全部生产314Ah大电芯。314Ah大容量电芯作为楚能新能源旗舰产品,市场需求极为旺盛,全球送样的314Ah产品均由宜昌基地生产,将在二季度达到交付高峰。宜昌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礼理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正抢抓这大好春光,抓紧生产调度,力求以最快的速度交付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为确保顺利实现投产“开门红”,宜昌楚能在“幕后”下足了功夫。他们对生产流程及制度进行了全面优化完善,制定了十余条严苛的投产工艺审核准则,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根据生产计划安排,二号电芯工厂预计在本月就能达到满产状态,届时每天能生产近4.5万支电芯,这一产能将进一步提升楚能前期签约订单的交付能力。“同时我们也加强了原材料保供,以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等上下游产品为重点,盯紧原材料保供对接服务,确保生产高效稳定。”肖礼理介绍。
在另一边的三号电芯工厂,又是截然不同的一番景象,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设备调试。“通过对关键设备的不断调试,将极大程度确保产品品质的稳定性,有效缩短产品品质爬坡时间。”设备部部长张超杰向记者介绍。车间外,运输车辆也穿梭不息,将一批批生产所需原材料运抵现场,工人们干劲十足,脸上洋溢着对新一年投产的信心与期待。“三工厂投产在即,届时也将生产314Ah电池,为我们的订单及时交付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三工厂厂长谢陇锋介绍说。
“目前,一工厂每天下线8万支圆柱电池、二工厂每天下线5万支314Ah电池,生产线整体运行平稳高效。”宜昌楚能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礼理介绍,三号车间首批试产的电池包正在接受严苛的“拆解体检”,工程师们运用微米级检测技术,对电池性能进行最后的验证,为大规模量产做冲刺准备。四号车间内,全新引进的智能叠片工艺设备已全部到位,技术人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安装与联机调试。
“四号车间主要生产叠片工艺的动力电池,投产后将补齐楚能新能源叠片工艺生产空白,助力开拓动力市场。”肖礼理进一步解释。
在Pack车间,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进行电池模组组装与系统集成作业。全自动激光焊接机器人在流水线上精准作业,每6秒即可完成一组模组的密封焊接,相较传统工艺,效率提升40%。生产完成的Pack模组插箱转运到集装箱车间,用于组装楚能全自主研发的5MWh电池预制舱CORNEX M5产品。该产品顶部布置3个防爆型五合一复合探测器,可24小时对箱体进行探测,并能自主选用全氟己酮、七氟丙烷或气溶胶消防介质,为储能电站提供全方位的安全保障。
“我们正在赶制的是来自三峡集团的储能集装箱订单,应用于高海拔、极端气候条件下的风光伏储能。”Pack车间负责人杨谚军介绍。
车间外,物流区的员工们正忙着将电芯产品装车,发往全国乃至全球市场。公司副总经理焦林森说:“目前,宜昌基地日产能较去年同期已实现跨越式增长,每天向客户交付各类电池产品近十万支,此外,314Ah电芯的升级产品——long π 314Ah电芯将于二季度全面量产,我们全力以赴向全年生产目标冲刺!”
2023年5月湖北省宜昌市集中开工建设225个重大项目,计划总投资1404.3亿元,其中涉及多个绿色新能源项目,其中包含宜昌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二期)。
宜昌楚能新能源锂离子电池高端智能制造项目(二期)由宜昌楚能新能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位于夷陵区龙泉镇,占地1000亩,总投资120亿元,主要建设动力站房、成品仓库、220KV变电站及供电线路,配套建设污水处理站、员工宿舍、员工食堂、生态停车场等设施。
项目计划2025年4月竣工投产。项目建成后将保障一期新能源电池生产线全面投产达效,助力宜昌抢占新能源新材料发展赛道先机,为实现“清洁能源之都”蓝图贡献“楚能力量”,可实现产值100亿元,税收23亿元,提供就业岗位950个。
在新能源产业风起云涌的今天,楚能新能源作为行业新势力横空出世,并以破竹之势迅速崛起,成功迈入锂电池第一梯队。从三大基地的建成投产,到5MWh集装箱惊艳亮相、“浸默”荣获工信部大奖,再到储能出货量排名跃升至全国前十、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跻身全国前十五,楚能新能源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这家成立不足四年的新能源锂电池企业,年产能规模已超110GWh,有效产能位列全国前五,2024年更是累计完成工业产值近200亿元,电池出货总量达23.24GWh,位列全国第八。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03/500015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