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爆火的燃烧测试,扭转储能行业最大“偏见”

来源:高工储能 发布时间:2025-04-02 10:25:09
分享

安全是设计出来的,储能火灾不再可怕。

每一次电池柜燃烧都牵动储能行业每个人的心。

2025年以来,全球储能行业安全的警钟接连敲响:美国Moss Landing储能电站一个月内两次起火、德国户储爆炸、英国在建项目火灾,接二连三的事故,将储能安全问题推向风口浪尖。

一个更务实的命题浮出水面:当电池柜燃烧“避无可避”,那么至少,要让燃烧变得不那么“可怕”。

在这重大关口,储能行业已迎来安全测试的“爆发元年”。阳光电源率先开启储能系统燃烧测试,随后华为、比亚迪、天合、瑞浦兰钧、瓦锡兰等头部企业相继跟进。

其中,阳光电源作为燃烧测试“第一人”,在去年6月完成了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5个月后,再次重金投入3000万,对20MWh的四台PowerTitan2.0进行了行业内最大规模、最长时间的真机燃烧不蔓延测试。

这场测试被DNV认证为“行业里程碑”,这场实验的价值不仅在于验证技术可行性,更在于传递了一个全新的信号:储能安全的核心在于“设计先行”,而非事后补救。

安全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这是阳光电源这场测试所传达的理念。

高工储能认为,在全球储能需求高涨与安全事故频发的双重背景下,头部企业已经意识到,真正的竞争力不在于完全杜绝热失控,而在于通过安全设计,将热失控发生后的损失降到最低,这正是储能行业持续高速发展的关键转折。

01

15cm极限间距阳光电源为何执着于行业最严苛标准?

对比行业内其他燃烧测试,阳光电源的测试条件最为严苛,创下多项“之最”:

一、间距最小

在实际储能电站建设中,项目常因成本压缩而不得不缩减设备间距。为模拟这一情况,阳光电源在测试中将柜间距压缩至15厘米,仅为行业常规间距3米的5%,在极端密集部署场景下验证防火能力。

二、热失控方式最真实

与常见的在电池簇顶部/底部引燃方式不同,阳光电源选择在整舱满载时,从电池簇的中心位置触发热失控。这种"直击心脏"的测试方法,精准复现了电站运行中最危险的场景——当系统核心位置发生热失控,高温高压气体将向四周均匀扩散,这是检验防火设计含金量的最难考题。

三、规模最大

当其他企业还在用单个储能柜做实验时,阳光电源选择用20MWh的测试规模、模拟电站实景布局去检验。单个储能系统燃烧是""的问题,而场站级燃烧考验的是""的防御。这种大容量测试的价值在于,它能真实反映热失控的蔓延路径,给出的数据不是实验理想值,而是电站运营方最需要的实战参考。

在储能行业狂飙突进的今天,阳光电源用这场"极限测试"给出了启示:安全是储能行业的"1",其他因素是后面的"0"。只有筑牢技术防线,才能让这个万亿赛道行稳致远。

02

关闭消防+全球直播

一场没有退路的“裸考”

一直以来,储能领域有“防大于消”还是“消大于防”的讨论。

在这次测试中,阳光电源做了一件很“敢”的事:关闭PowerTitan2.0所有消防系统,在全球100多家客户与第三方机构的见证下,展开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透明测试。

这场史无前例的"裸考"通过全球直播呈现:25小时43分钟的燃烧过程中,没有消防喷淋系统干预,只有储能系统自身的被动防火设计在接受考验。

阳光电源敢于主动关闭消防系统、全球直播的底气从何而来?

据阳光电源储能安全技术专家陈强介绍,其产品设计的核心理念就是安全。隔、控、探、排、消、泄是阳光电源一直以来的奉行安全“六字箴言”,优秀的被动防火结构设计,使得其PowerTitan系列产品能在1385℃“融化钢铁的高温”中,始终不蔓延。

阳光电源PowerTitan储能系统采用了"定向泄压+物理隔离"两个关键设计。以定向泄压为例,阳光电源在储能柜顶部设置爆燃面板,通过气压感知装置,在0.1秒内精准开启泄爆,引导火焰和高温气体垂直向上释放,避免横向蔓延,测试中相邻柜体温度仅40℃。这种技术突破使单柜燃烧更像"可控爆破",而非传统意义的火灾蔓延。物理隔离方面,采取隔舱设计,将电池舱与电力电子舱分离,这样单舱燃烧时不会影响其他区域。

据高工储能了解,除此之外,阳光电源也采用了纳米级隔热材料,将电芯间热传导速率降低80%以上,热失控扩散时间比行业标准延缓了3倍,预制舱结构采用耐高温钢材,熔点达1538℃,起到很好的隔热效果。

这场被动防火设计的极限测试,使得储能系统离“零蔓延、零伤亡”目标更进一步。

在以电化学、电力电子、电网支撑为核心的“三电融合”的理念下,阳光电源率先从被动防火设计、耐火材料、智能监控系统等多个细节入手,真正实现全方位设计安全,使得“零蔓延、零伤亡”走进现实。

03

告别“火烧连营”

储能柜不再遇火色变

在储能领域,电池柜燃烧等同于重大安全事故,已经成为“常规联想”。

大众对储能柜燃烧的可怕印象,源自于一燃烧就出现较为严重的事故。比如,去年美国加州的火灾事故中,不仅燃烧时间很长,消防员面对这些“会呼吸的炸弹”也束手无策。锂电池燃烧时的电化学反应无法被水扑灭,贸然开舱可能导致闪爆。

在完全关闭消防系统的极端条件下,阳光电源的燃烧测试交出了一份令人惊叹的答卷:经过25小时43分钟的持续燃烧,测试箱体结构完整、相邻柜体无损坏。测试过程中,热失控测试箱体内温度一度高达1385℃,但邻柜温度依然40℃

实验后的拆机检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设备的可靠性:除主动触发热失控的A箱外,B箱设备可用度达99%C、D箱更是保持100%完好。

这个结果给行业展示了最极端工况下,热失控能不造成严重后果。当火灾发生时,PowerTitan储能电站只会损毁1台储能柜,而安全设计不够格的电站则要损毁至少12台设备。

其启示很明显:在安全设计到位时,热失控并没有那么可怕。

正如阳光电源的测试工程师所言:“热失控不能百分百避免,但热失控的危险性却在百分百的掌控中。”

"双碳"目标下,储能行业的安全进化不仅是技术命题,更是能源转型的必经之路。当阳光电源等头部企业不断在技术领域形成合力,"遇火色变"终将成为历史。

04

全链路安全

推动行业迈入“可控可防”

凭借众多安全技术,阳光电源接连斩获沙特7.8GWh、英国4.4GWh、澳大利亚1.7GWh工商业储能等全球各地最大储能订单,始终保持零安全事故记录。

据悉,阳光电源的储能系统在设计上注重全生命周期安全。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测试,测试数量高达500余项,确保从电芯到系统的每个环节都达到全球最高安全标准。

此外,其储能系统还采用了智能液冷温控技术,有效降低热失控风险,延长系统使用寿命。

其集成设计中还大量使用智能化手段,来提升主动安全防护。

例如,其iSolarBPS软件能够对电芯进行6D健康诊断和AI预警,提前7天发现隐患,从而在问题发生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事故的发生。

再比如,阳光电源首创的ArcDefenderTM直流拉弧检测技术,依托算力提升和AI自学习技术,可适应各种复杂场景,达到0误报漏报,100%精准识弧,0.2秒极速灭弧。

阳光电源这两次燃烧测试不仅是对技术极限的挑战,更是对行业认知的重塑,并以一己之力掀起行业对安全的高度重视,抬高了全行业门槛。由阳光电源掀起的这场安全革命没有终点,但方向已然清晰:储能安全已从被动防御迈向主动可控。储能高质量发展正在加速步入正轨。

碳索储能网 https://cn.solarbe.com/news/20250402/50001505.html

责任编辑:ca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