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德国汽车制造商奔驰和宝马宣布“联姻”,成立一家合资企业,在中国运营超级充电网络。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这两家汽车巨头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战略布局,也昭示着他们在中国这一关键市场的激烈竞争。然而,与此同时,德国在本土的电动汽车转型却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在建设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截至今年10月1日,德国的公共充电桩已经增长至11.31万个,总装机容量为5.2吉瓦,较年初以来充电桩数量增长30%,充电容量增长40%。德国最大的能源协会——德国能源和水工业协会近期一份报告指出,德国的充电能力已经超过了欧盟的要求。欧盟规定欧盟国家必须为每辆售出的电动汽车提供1.3千瓦的额外公共充电能力,采用插电式混合动力技术的汽车则需提供0.8千瓦。按照目前德国的电动汽车数量,总共需要 2.23 吉瓦。德国的充电装机容量已经是这个数字的两倍多,这表明德国已经做好了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动汽车数量的准备。
然而,即便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取得了进步,德国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仍远远落后于目标。此前,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到 2030 年推动电动汽车的保有量达1500万辆,同时建好100 万个充电站。根据德国联邦汽车管理局的数据,截至10月,德国市场电动汽车的保有量仅为130万辆,即便将混动汽车计算在内,这一数字也只有220万辆。更令人担忧的是,伍珀塔尔绿色和平研究所的分析预测,到2030年电动汽车数量最多可能只能达到900万辆,远低于政府的目标。
电动汽车的低迷需求是导致这一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尽管公共充电桩的数量在增加,但许多德国消费者仍然犹豫不决。
一方面,充电桩虽多,但分布不均和充电速度慢等问题仍然存在。不少我身边的德国朋友说,缺少充电桩是他们不愿意购买电动车的主要原因之一。德国复兴信贷银行的调查发现,电动汽车数量的增长速度是公共充电基础设施的三倍,这种不平衡可能会成为阻碍电动化转型的障碍。
另一方面,购买电动车的补贴减少也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此前,德国政府规划在2027年前拨款2120亿欧元用于充电站、电池厂和芯片工厂等项目。这些项目一旦完成,德国电动车生产成本有望大幅下降。目前有消息称,这笔资金可能不符合宪法规定。如此一来,这些与电动车转型密切相关的项目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这可能进一步打击消费者的信心。
可以说,德国的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德国在电动汽车转型方面的努力仍然面临着重大挑战。政府需要在政策和激励机制上做出更多努力,以推动电动汽车的普及,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布人:caoyang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