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是产业经济学中的一个概念,在产业内部上下游具有技术或经济方面融合的企业之间,通过资金、信息、商品等生产要素的传递,构成资源、价值双向流动和交换,形成环环相扣的关联联系。
水经会有文章曾对水产业链进行过系统分析(参考《水产业链的构成》),其产业链构成就是很好的例子,整体上水产业链各个环节主要紧紧依托水资源进行布局和运营,抽水蓄能有异曲同工之妙,也是和水密切相关,但不同的是抽水蓄能本身工程属性突出,所以在产业链上稍显不同,相对来说具有一般工程设施建设产业链的特性。水经会将从抽水蓄能产业链链条如何组成、代表企业市场发展竞争格局及产业链发展影响因素三方面重点阐述。
1、链条如何组成
近年来,我国通过一批大型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践,基本形成涵盖标准制定、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制造、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和专业化发展模式,抽水蓄能全产业链体系基本完备,产业链的上、中、下游职能分类和社会分工十分明确,对不同的要素在部门间流动的趋势和方向大体不会改变,具有较高的完整性和层次性。
抽水蓄能产业链涵盖诸多,总结起来大概也分为3个部分,即设备提供、工程实施和投资运营,这一点上和一般工程设施建设产业链有些类似,其上游都将承担资源加工性、劳动密集型产业,是为行业提供生产准备和加工基础的角色,有很强的技术门槛和制造门槛,具体产业链上游是抽水蓄能电站的设备供应方,主要包括水轮机、发电机、水泵、进水阀、主变压器、压缩空气系统、监控系统、油气水系统等设备和技术服务。中游往往集聚了分析与研究机构和制造企业,实现工业由原材料向生产和服务的转型,主要包含抽水蓄能电站的勘测设计、工程建设、安装调试和工程运营管理。下游则是从事深加工或精细加工的经济活动,完成市场拓展、成品制造和提供服务等工作,是抽水蓄能的规模化应用,也叫接入电网系统的市场化应用,作为电网的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等用途,受益主要是末游的工业、商业和居民用电主体。
2、代表企业市场竞争格局
全产业链中,上游环节代表企业有哈电、东方电气、中国电建等。中游环节代表企业有中国电建、国投电力、葛洲坝、南方电网、国家电网和三峡集团等。其中要说明的是,中国电建横跨了上游和中游环节,上游是压缩空气系统的制造商,中游是电站设计和建设的工程商。这一点和新能源汽车企业比亚迪有相同之处,比亚迪也是横跨了上中游环节,既是上游锂电池的设备商又是中游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商。
市场占有率方面,产业链上游以哈电和东电气为主力,如东电持续深耕抽水蓄能业务,领先优势一再扩大,据2018年数据显示,其市场占有率为47.2%,是抽水蓄能设备和技术服务提供商的龙头老大。中游以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为主要电站运营主力,截至2021年,国家电网旗下的国网新源装机规模26.3GW,在运抽蓄电站28座,运营商占比73%;南方电网旗下的南网双调装机规模7.88GW,在运抽蓄站6个,市场占比22%。其次中游在工程设计和建设方面,代表企业主力是中国电建,目前该企业在国内抽水蓄能规划设计方面份额占比约90%,承担建设项目份额占比约80%,是抽水蓄能名副其实的设计和建设大鳄。
3、发展主要影响因素
从产业链布局来看,产业链参与者多聚集在上游和中游,且大多是大型电力央企和国企,其他企业市场参与有一定的门槛,当前参与程度也不是太高。从市场环境来看,产业链市场化程度仍有待提升,主要是电价机制待完善,电力峰谷差还不够明显,直接影响下游产业链运行,电站总体作用未充分发挥。从区域环境来看,由于抽水蓄能发展较依赖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目前主要分布在华南、华中、华北、华东、东北等以火电为主、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在其他地区发展稍显弱势,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主要影响在中游环节,其工程设施建设开展相对困难,需要考虑地理位置、水头高度、地形地质和水资源环境等影响因素。
综上,产业链市场上游一般很少受产业其他因素的影响,因为上游更多是提供设备和技术服务,重点支撑中游和下游产业链的运行和实施,受影响最多是设备设施本身技术和故障运行带来的影响。而中游和下游更容易受到地理地质环境、区域分布、电价市场等影响,所以需要重点在这几个环节上,去主动适应和想方设法降低产业链运行的成本,以更好地保障抽水蓄能全产业链的高效运行。
发布人:jiayuting关注索比储能官方微信,第一时间获取行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