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通过其个人微信公众号发文称,世界汽车将进一步向电动化方向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成为主流。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加大了对新能源汽车的财税支持,持续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汽车产业的布局是各个区域相对均衡的产业布局,尤其是传统豪华车在沈阳、长春、北京生产,带动了北方产业的制造业人才的稳定发展。
崔东树表示,从新能源传统产业的结构来看,各地的新能源发展的结构并不是很均衡的,尤其像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新能源车占比达到自身总产量的40%,而西北地区,尤其是陕西地区新能源车占比达到67%的比例,这就体现了新能源车对行业发展有效的拉动作用,推动了像长三角、珠三角的进一步走强。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集中化趋势明显。崔东树称,由于各地发展新能源车的资源禀赋以及主力车企的表现差异性,导致了各个板块地区的新能源的份额与传统燃油车份额出现了巨大的反差,尤其可以看到像京津冀地区的传统车占到13%,新能源车占到2%,中间差距了11个百分点的水平。而像京津冀地区也有较大的差距,而其它地区反差也是相对比较明显,尤其像黄河流域、东北地区也都是新能源车跟传统燃油车的份额差距在近10个点左右的水平。崔东树指出,随着新能源的加速发展和传统车的萎缩,中国汽车仍需要合理考虑产业布局的空间合理性,通过制造业的合理布局稳定区域经济结构。
目前来看,全国各地的新能源车和传统燃油车的市场表现差异比较大,部分地区新能源车的生产表现极易突出,尤其广东,上海和陕西表现相对突出,而差距比较大的是山东地区新能源车比传统燃油车低7个百分点,而重庆地区低5.4个百分点,吉林地区低4.7个百分点,北京地区低4.6个百分点。
另外,据崔东树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我国生产新能源车130万台,较2017年增4成,继续保持较强的高增长走势。2019年生产119万台新能源车,下降1%,偏弱。2022年汽车生产2748万台,产量同比增长3%,新能源汽车生产722万,增长98%,渗透率26%。2023年1-5月汽车生产1054万台,同比增7%;新能源汽车生产285万台,同比增37%,渗透率27%。2023年5月汽车生产231万台,同比增17%;新能源汽车生产68万台,同比增44%,渗透率29.3%。
2023年1-5月,我国汽车投资增长17.9%,回暖明显,处于近6年的历史最高位。新能源增长导致汽车行业投资低迷问题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