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工商业和居民用电负荷特征差异大,用电负荷曲线与发电曲线并不完全适配,对削峰填谷、平抑电网波动、实现电力电量平衡的需求迫在眉睫。
经济性:共享储能为国内大储主流模式,IRR为7.48%
国内大型储能商业模式目前以共享储能为主。共享储能本质上是引入第三方投资商,潜在收益来源包括容量租赁费用、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容量电价补偿。
在共享储能模式下,业主无需承担建设储能电站成本,只需每年支付租赁费,有利于减轻一次性投入的资本开支,缓解资金压力;第三方共享储能的投资商需承担建设储能电站的费用,收益来源为稳定的租赁费用,若考虑调峰辅助服务的收益,经济性较好,收益可观。
经济性方面,
业主方:按25年维度计算,在仅光伏电站场景IRR为7.84%的项目中,配套共享储能的IRR为6.62%,高于光伏+自建储能模式的6.45%,为目前强制配储情况下的最优解。
第三方储能投资商(仅考虑租赁费用+调峰补偿):假设以20年维度(期间更新一次储能设备),若全容量参与调峰辅助服务(一年参与270次调峰服务),IRR可达到7.48%,具备良好经济效应。后续随着商业模式进一步优化,经济性有望抬升。
敏感性分析:成本对IRR的影响
光伏配储:以光伏组件1.7元/w,储能EPC成本1.8元/wh计算,国内光伏配储的IRR为6.45%;光伏配储整体经济性受到储能、光伏成本的影响;
1)假设组件成本保持稳定,储能系统成本每降低0.05元/w,对应IRR提升约0.08%-0.1%;
2)假设储能系统成本保持稳定,光伏组件价格每降低0.05元/w,对应IRR提升约0.2%-0.3%。
共享储能第三方投资者:需承担储能建设费用,以储能成本1.8元/wh计算,IRR为7.5%。储能系统成本每下跌0.05元/w,对应IRR提升约2.2%-2.4%。若储能系统成本持续下降,IRR将不断优化。
敏感性分析:原材料价格对成本的影响
储能系统中,电池模组占比接近55%,PCS/BMS/EMS等占比分别为12%/9%/6%,电池是储能系统中占比最大的环节。参考动力电池成本构成,假设碳酸锂约占储能电池成本的20%,属于主要的上游原材料。
核心假设:1、不考虑产业链价格博弈,假设其余环节价值量不变,碳酸锂降价直接反映在终端价格;2、以储能EPC成本1.8元/wh为例,假设50万元/吨的碳酸锂占储能电池成本20%。
敏感性分析:根据我们测算,在其余环节价值量不变的前提下,碳酸锂价格每下降5万元/吨,对应到储能EPC成本降幅为0.02元/wh。以碳酸锂价格20万元/吨为例,对应储能EPC成本为1.67元/wh,相较于之前储能EPC成本(碳酸锂50万元/吨)下降0.13元/wh。
趋势判断:价格企稳后需求有望释放。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碳酸锂价格变化直接反映到终端,以碳酸锂价格从50万元/吨下降到25万元/吨为例,对应储能EPC成本下降0.1元/wh,带来国内大型储能系统经济性IRR提升4-5%。此前产业链博弈碳酸锂价格下跌,多数企业持观望态度,目前碳酸锂价格已呈现向上反转态势,我们预计后续待产业链价格企稳后,企业排产环比将有所改善,下游储能装机需求有望起量。